血压忽高忽低怎么办?教你“维稳”四要诀
血压忽高忽低怎么办?教你“维稳”四要诀
血压忽高忽低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困扰。虽然每天都在服用降压药,但血压仍然会出现波动,这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带来健康风险。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血压波动的原因、危害,并提供科学的应对方法。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血压控制不理想的病人,他们最常见的问题是血压不稳定,波动太大。尽管每天吃降压药,但血压忽高忽低,不知该怎么办好?
其实遇到这个问题,不必焦虑,只要了解了血压波动的规律,避免引起血压波动的因素,严格遵循医嘱服用药物,控制好血压不是件难事。
我们测量动脉血压数值都是由高压和低压组成,正常血压的范围为90-139/60-89mmHg,在这个范围内波动是正常的,过高和过低的波动需要引起重视,及时看医生。
其实,每天我们的血压都是波动的。
动态监测发现血压存在24h生物节律,清晨醒后4-6小时达高峰,白天血压高于夜间血压,凌晨2-3时血压最低,正常人的血压从早8点到次日早8点,整个血压的走形呈勺型。每天晚上22-凌晨2点血压下降至最低,相当于勺型的底部,每天早晨8-10点的血压最高,被医学界称为“晨峰血压”。
因此早晨测量血压是监测高血压的最佳时机。
影响血压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运动时(跑步、登山、游泳等)血压会升高;
情绪剧烈变化时(激动、生气等)血压会升高;
进食和排便时血压会升高;
气候变化,温度每降低1摄氏度收缩压升高1.13mmHg,舒张压升高0.5mmHg。因此,高血压病人会感觉冬季血压比夏季血压难控制;
吸烟饮酒也会导致血压波动;
一些药物也会导致血压的波动。
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有什么害处?
高血压病人血压过大的波动可以损伤动脉血管的内皮功能。有研究证实白天和夜间的血压波动大于15mmHg比小于15mmHg的病人动脉内膜的损伤明显加重。
早晨血压的波动对病人损伤更大,国内外的研究均证明,晨峰血压的波动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导致血栓形成,促使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清晨血压波动是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环节:
血压晨峰→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心脑血管事件。
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怎么办?
请记住四个要诀:
1.坚持吃药:
切不可血压降下来,就马上停药,等升高了再吃两片,吃吃停停造成血压剧烈波动。
2.切忌频繁换药:
有的患者本来血压控制得挺好,但是担心长期吃一种药对肝肾不好或出现耐药,就擅自换药,导致血压不稳定而波动。
3.选用长效降压药物:
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不推荐使用短效降压药物,因为其作用时间短,每天需要服2~3次:会造成血压波动大。高血压患者应使用长效的缓释或控释片每日一次,简单方便,降压作用也平稳缓和。这是目前国内外高血压治疗指南一致推荐的治疗药物。
4.合理加减药物:
如果精神紧张,睡眠不足,气候变化,血压波动较大时,可在原有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适当加减药物。
当然,没有医学知识的患者加减药物应该听医生的。
总而言之,高血压病人应遵循医嘱,平稳降压;自测血压,每天记录;应选用长效降血压药物,需要停用和调整降压药物应及时请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