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EtherCAT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概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EtherCAT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概述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linuxandroidwince/article/details/143092136

本文作者因个人项目需要接触了EtherCAT技术,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项目落地,完整学习了EtherCAT的主站与从站、硬件设计到软件系统等内容。项目完成后,作者将学习过程总结成文,分享给对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感兴趣的读者。

EtherCAT介绍

EtherCAT是由德国BECKHOFF自动化公司于2003年提出的实时工业以太网技术。它具有高速和高数据有效率的特点,支持多种设备连接拓扑结构。其从站节点使用专用的控制芯片,主站使用标准的以太网控制器。

EtherCAT是一种工业以太网技术,看到的大多数应用场景都是伺服电机。因为是基于以太网的技术,所以EtherCAT相比于CAN总线而言,速率上要快不少。EtherCAT可以达到100M的速率,而CAN只有1M。此外,EtherCAT还具备低延时和精准同步的特点。

另外高性能高速率是EtherCAT特色,最快可同时连接1000个IO输入输出设备125us的响应速度,体现了它的高实时性。

EtherCAT基本原理

倍福官方对EtherCAT的传递机制的命名叫做:ON The Fly,如下图所示,形象比喻成一列高速火车(我们的复兴号)。

On The Fly技术可以从两方面来解读:

  • 第一个方面是以太帧“时分复用”。一般以太帧里都只包含了一个设备发送的消息,5个设备就会发送5条以太帧。而EtherCAT则是多个从站共享一条以太帧。就像图中的火车,EtherCAT主站发出了“火车”(以太帧),各个从站则从这辆火车的不同的“车厢”(子报文)中提取或插入自己的“乘客”(消息)。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以太帧的“时分复用”,只用一条以太帧(最大1486byte),就可以让各个从站都收发出自己的消息,大大的降低了通信的延时。

  • On The Fly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总线仲裁了。所谓总线(例如CAN总线),就是大家都共用一条通道来通信,各个设备都挂载在同一条总线上。所以,当一个总线上的多个设备同时想要发消息的时候,就会产生冲突,所以,就有总线仲裁的机制。控制器决定当前时刻,谁来发消息,谁来“占用”这条总线。而EtherCAT玩了一个花样,EtherCAT的各个设备之间是一种P2P(Point to Point)的连接方式,这些设备根本没有连接在“同一条”总线上。下面是EtherCAT的连接结构图:

图中,最左边的是主站,后面的都是从站,各个从站下面还挂载了不同的设备。可以看到主站向从站1发送以太帧,从站1接收、处理完自己的子报文后,再把以太帧发送给从站2;从站2接收,处理完自己的子报文后再发送给从站3;如此往返,直到最后一个从站n接收处理完自己的消息,再把这条以太帧返回回去。所以,各个从站之间根本就不会存在总线冲突。EtherCAT只需要预先配置好各个从站占用的子报文位置,也就是On The Fly技术,就可以解决总线总裁这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下面这是官方的介绍:

EtherCAT技术突破了其他以太网解决方案的系统限制:通过该项技术,无需接收以太网数据包,将其解码,之后再将过程数据复制到各个设备。EtherCAT从站设备在报文经过其节点时读取相应的编址数据,同样,输入数据也是在报文经过时插入至报文中(参见下图)。整个过程中,报文只有几纳秒的时间延迟。

由于发送和接收的以太网帧压缩了大量的设备数据,所以有效数据率可达90%以上。100 Mb/s TX的全双工特性完全得以利用,因此,有效数据率可 大于100 Mb/s(即大于2 x 100 Mb/s的90%)(参见下图:带宽利用率比较)。

EtherCAT协议

EtherCAT是用于过程数据的优化协议,凭借特殊的以太网类型,它可以在以太网帧内直接传送。EtherCAT帧可包括几个EtherCAT报文,每个报文都服务于一块逻辑过程映像区的特定内存区域,该区域最大可达4GB字节。数据顺序不依赖于网络中以太网端子的物理顺序,可任意编址。从站之间的广播、多播和通讯均得以实现。当需要实现最佳性能,且要求EtherCAT组件和控制器在同一子网操作时,则直接以太网帧传输就将派上用场。

然而,EtherCAT不仅限于单个子网的应用。EtherCAT UDP将EtherCAT协议封装为UDP/IP数据报文(参见下图,符合IEEE 802.3 [3]的标准帧),这就意味着,任何以太网协议堆栈的控制均可编址到EtherCAT系统之中,甚至通讯还可以通过路由器跨接到其它子网中。显然,在这种变体结构中,系统性能取决于控制的实时特性和以太网协议的实现方式。因为UDP数据报文仅在第一个站才完成解包,所以EtherCAT网络自身的响应时间基本不受影响。

EtherCAT拓扑

EtherCAT几乎支持任何拓扑类型,包括线型、树型、星型等(参见下图)。通过现场总线而得名的总线结构或线型结构也可用于以太网,并且不受限于级联交换机或集线器的数量。

分布时钟

精确同步对于同时动作的分布式过程而言尤为重要。例如,几个伺服轴同时执行协调运动时,便是如此。

最有效的同步方法是精确排列分布时钟(可参考IEEE 1588标准[6])。与完全同步通讯中通讯出现故障会立刻影响同步品质的情况相比,分布排列的时钟对于通讯系统中可能存在的相关故障延迟具有极好的容错性。

采用EtherCAT,数据交换就完全基于纯硬件机制。由于通讯采用了逻辑环结构 (借助于全双工快速以太网的物理层),主站时钟可以简单、精确地确定各个从站时钟传播的延迟偏移,反之亦然。分布时钟均基于该值进行调整,这意味着可以在网络范围内使用非常精确的、小于1 微秒的、确定性的同步误差时间基(参见下图)。而跨接工厂等外部同步则可以基于IEEE 1588 标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