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虚拟人是否需要为犯错买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竟有不同答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虚拟人是否需要为犯错买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竟有不同答案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02017

在数智时代下,全球范围内,虚拟人的出圈已经成为社交媒体的新兴现象,并在网络平台上赢得了大量的关注与影响力。然而,随着虚拟人不断发展,涉及到的相关问题也层出不穷。表演内容是否得到合法授权、虚拟人是否存在不当言论或行为、直播或广告代言风险以及技术故障等因素,都很容易引发虚拟人触碰“道德责任”底线。


虚拟人物示例
图片来源:©萌娘百科

近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周欣悦教授及其团队在《心理学报》发表了一篇重要研究成果——《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虚拟人道德责任判断的影响》。研究发现,中西方国家人们对虚拟人“犯错”的评判标准和态度存在显著差异。

虚拟人“犯错”引发关注

近年来,虚拟人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度日益增加,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道德责任问题。例如,乐华娱乐旗下的虚拟偶像组合“量子少年”成员“慕宇”因丑闻被停运,bilibili打造的虚拟女团四禧丸子因抄袭事件陷入舆论风波。在西方国家,类似事件的处理方式也与国内存在明显差异。

研究方法与发现

研究团队基于心智感知理论,通过5个主要实验,分别收集了中国、美国和英国的被试数据,以探索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虚拟人道德责任判断的影响和机制。

研究发现,在被告知虚拟人的不道德行为后,相较于在西方文化影响下的被试者,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人们认为虚拟人需要承担更大的道德责任;但这种文化差异没有出现在对真人的道德责任判断上。这一发现表明,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虚拟人的道德责任判断是不一致的。


不同文化类型下对虚拟人和真人的道德责任判断评分

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人(相比于美国人)认为虚拟博主需要承担更高的道德责任,但在真人博主上,中美被试数据结论并没有出现文化差异。与此同时,实验将心智能力划分为认知自主力和情绪感知力,通过平行中介分析,结果表明,比起美国人,中国人认为虚拟人的情绪感知力更高,因此需要承担更大的道德责任,而认知自主力的解释效果不如情绪感知力。

研究意义

这项研究不仅丰富了心智感知、道德责任判断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相关文献,更为虚拟人的设计、运营和在道德伦理上的治理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虚拟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愈发重要,它们所引发的道德责任问题亟需跨文化、跨学科探讨和研究,需要更为精细化的道德和法律框架来适应这个多元化和不断变化的世界。

本文原文来自《心理学报》,原标题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虚拟人道德责任判断的影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