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层管理者会被推到裁员的风口浪尖上?
为什么中层管理者会被推到裁员的风口浪尖上?
在企业变革和优化的过程中,中层管理者常常成为裁员的主要对象。这种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管理逻辑?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这一现象,揭示中层管理者在企业转型中的困境与挑战。
中层是企业中流砥柱
作为执行层的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着企业决策、战略执行和基层管理与高层沟通的桥梁作用。可以说中层管理者的地位非常重要,使他们成为淘汰机制的目标对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一、管理机制的迭代更新
扁平化管理,简单理解就是高层能够直面职能部门,而不需要一层一层的传递了。主要是层级式管理的低效率显现出来的时候,扁平化的高效就备受推崇。
说白了,公司需要消减层级,不再需要那么多的中层管理者了,管理机制的改变让中层成了改革的牺牲品。
二、为新人让路
企业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才有活力。很多人已经在中层待的时间很长了,习惯了指定江山而不身体力行,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不知道外面还有风雨飘摇。这部分人知识落伍,不懂得知识更新,观念上已经变得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改革强硬派的张瑞敏提出了一个理念,叫“外去中间商、内去隔热墙”。“内部隔热墙”指的就是,企业内部不能与市场直接接触的中层管理人员。
新人有活力、有创新意识,思想是和时代接轨的,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竞争时代,更懂得如何变化应对。启用这样年轻人,就像为企业注入润滑剂一样,让基层看到晋升希望,让中层存在危机感,促进整体的效率提升。
三、因为他们“贵”
中层管理者拿的薪水往往是普通员工的三四倍,而开掉一个养得白白胖胖充满惰性的中层,可以招到三四个充满激情的基层人员玩命干,所谓“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
有时往往本该是公司中流砥柱的中层,因为不作为,拿着高薪坐享其成,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最大的成本“负债”,甚至拖垮了企业。
当然也有“卸磨杀驴”式的可能。
四、利益洗牌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面临阶层固化,形成固定的利益链条,利益流动就会变缓慢,只会停留在部分人的手中,这终将导致恶性循环,让企业难以发展壮大。
中层是利益链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想要解决阶层矛盾,将利益重新分配,就必须破坏利益链关键环节,只有将中层的道路清理出来,基层才会释放压力,激活工作的热情,晋升通道开放,生态才会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