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3000问》第6问:横拍深握浅握的握拍方式及正反手转换时握拍的调节方法
《乒乓3000问》第6问:横拍深握浅握的握拍方式及正反手转换时握拍的调节方法
横拍在进行正反手技术转换的时候在握拍上是要进行调节的。
一、深握和浅握
握拍的两种方式,深握是指握拍稍微靠上一点,握得比较紧,大拇指在拍柄的上方。浅握则是稍微松一点、握得浅一点,大拇指靠下一点。深握和浅握都旨在保证击球时更加稳定,深握相对来说更握得更死,稳定性更高,但灵活性和机动性较差。
二、正手利
正手利是指将球拍拍肩的位置放在虎口中间,然后靠在大拇指上。这样的握拍有利于正手技术的调节,能更好地控制拍面,尤其在拉球时需要进行压拍。食指略微虚握,因为如果食指过多发力,拍面容易向后仰,导致拍面变成反手利。
业余球友若不区分正手利和反手利,在动作上可能有内勾的问题,击球时容易打到球的右侧面,方向控制不佳。通过将拍面靠在大拇指上,可以更好地控制击球方向和落点,使弧线更完整。
三、反手利
反手利的握拍方式是将球拍的拍面靠在食指上,大拇指顶住。这有助于更好地运用反手技术,尤其是反手拨拉球,可以更好地进行调节和发力。
四、倒板
转换正反手时的拍面调节在使用反手利握拍打正手时,如果不进行倒板调节,拍子会勾住球,造成不稳定。因此,在使用反手利握拍时需要微调,用正手时让拍面靠在大拇指上,形成倒板动作。
正反手的倒板动作不需要刻意练习,当正反手技术练得非常稳定时,手上的肌肉会产生记忆。当球来到反手时,自然会转为反手利握拍;当使用正手时,会自然切换为正手利握拍,这就是肌肉记忆的作用。
五、握拍的关键
倒板技术对业余球友而言的关键在于握拍和拍面调节。湿父推荐深握握拍方式,因为浅握难以保持稳定。通过深握,我们可以微调手指力量的细微差别。握拍时,拇指应靠在大拇指上,食指不需施加过多力量。在正手击球时,感受拍面贴靠在大拇指上,食指不主动用力;转变为反手击球时,感受拇指往前顶压,拍面靠在食指上。这样的手指力量调节足够,无需大幅度转动拍面。
除手指外,手腕调节也至关重要。许多人手腕缺乏舒展度,无法灵活调节拍面。当手腕内收时,拍面朝前,击球容易出界;当手腕与前臂保持一条直线,球会往外侧出界。业余球友应掌握好手腕的调节,使其能够内收和外展。在正手击球时,稍微外展手腕,打开拍面再击球,才能控制落点。很多人无法控制球的弧线和落点,是因为手腕僵硬。引拍时稍微外展手腕,才能将球击向预期落点。因此,学会手腕的调节和拍型调整,能真正掌握球的落点控制。
握拍方式并非最关键,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保持舒适和自信。每个人的握拍习惯和技术特点都不同。关键在于正确调节手指力量和手腕,无论选择何种握拍方式。最终目的是能够调节拍型和拍面,控制球的落点和弧线。无论使用何种握拍方式,重要的是不断练习和探索,提升技术水平。不要过于纠结握拍方式,只要握得舒适、顺手即可。找到适合自己的握拍方式和技术特点,是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