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哥本哈根、墨西哥城、柏林……城市如何让未来的每一滴雨水都可以不浪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哥本哈根、墨西哥城、柏林……城市如何让未来的每一滴雨水都可以不浪费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58947028_121119349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如何收集雨水、循环利用水资源已成为许多建筑和城市设计中的重要议题。从哥本哈根的歌剧院公园到墨西哥城的雨水之家,从柏林的HAUS 1到北京大兴区的饮鹿池公园,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们正在用创新的方式,让每一滴雨水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在数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和中国等地,雨水收集就已经在古老的城市中出现。如今,这一传统智慧正在以更智慧的方式延续。

歌剧院公园:与歌剧院共享雨水的绿色空间

2023年竣工的哥本哈根歌剧院公园,位于内港岛屿上,是一个占地约三个足球场大小的绿色空间。公园由六个世界主题花园组成,种植了628棵乔木、8万株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以及4万株球茎植物,共计223种植物。

公园将雨水视为宝贵资源,从丹麦皇家歌剧院的屋顶引水至地下蓄水池,用于灌溉温室中的植物。多余的雨水被收集到雨水槽中,自然渗透和蒸发。景观桥和温室的绿色屋顶种有植物,可以收集雨水并延迟排放,同时为公园动物提供食物。

雨水之家:践行永续农业的创新住宅

位于墨西哥城西郊山区的“雨水之家”,由三座小型建筑组成,包括主住宅、艺术工作室和独立浴室。设计团队结合当地气候特点,为三幢建筑配备了雨水收集系统,与地上和地下的蓄水池系统相结合,以净化和储存雨水,满足家庭全年100%的用水需求。

整个项目采用重力给水方式,包含五个水箱,为三栋建筑提供饮用水和处理后的生活用水。黑水处理系统不含化学物质,能够净化所有废水,并将其作为灰水重新加入场地内的水循环系统,用于卫生间冲水和果园灌溉。

HAUS 1:可持续改造的“变革者”园区

柏林BUFA园区的HAUS 1项目,由MVRDV和Hirschmüller Schindele Architekten联合设计,将一座20世纪90年代的办公楼改造成引人注目的地标建筑。设计团队采用耐用、可回收、低环境影响的材料,展示了建筑改造如何利用最少的新材料实现最大的性能改进。

屋顶平台种植本土植物,可以收集雨水,支持现场的综合保水计划。绿色景观、新的屋顶隔热层和建筑玻璃幕墙上的遮阳帘,缓解了建筑内部夏季热量的增加,提高了建筑的气候适应能力。

汇流公园:仿生设计的生态典范

位于美国圣安东尼奥河Mission Reach河段的汇流公园,通过仿生原理设计的亭子,将雨水收集与景观设计完美结合。中央亭由22片混凝土“花瓣”组成,形成一个拱顶网络,为公园灌溉提供遮荫并引导雨水流入地下蓄水池。

每片花瓣都通过两个结构性的销连接到它的成对的半拱上,通过粒子模拟的水流分析,测试花瓣向正确方向排水的能力。公园不仅具有节水的教育意义,还为周边社区提供了公共活动空间。

饮鹿池公园:再现历史的“海绵”公园

北京大兴区的饮鹿池公园,是近年来北京城市更新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公园通过构建山水地形组织地表径流,将雨水汇集到景观池、泽、泡、水田、草沟等共同构成的水景系统,栽植能够适应季节性雨量变化的乡土植物,形成了水旱两宜的自然景观。

设计选用了低成本、耐久、易维护、生态环保的材料,并尽可能回收利用拆迁留下的砖石等废弃材料。选择乡土树种及能够自播繁衍的地被植物,构建可稳定实现自然演替的植物群落。

Warka Water: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清洁水源

意大利设计师Arturo Vittori设计的Warka Water水塔,采用天然、可生物降解、百分百可回收的材料建造,高30英尺,宽13英尺。该水塔是一个模块化的预制系统,可在一天内由六人安装完成,造价从一千美元到一万美元不等,由当地社区建造和维护。

水塔从大气(雨、雾、露水)中收集水,为难以获取饮用水的农村居民提供替代水源。它采用不插电的无能源结构,单纯依靠重力、冷凝和蒸发等自然现象来运行,易于维护,村民可自主操作。

这些创新实践展示了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方面的智慧和努力。通过收集、导流和贮存季节性暴雨径流形成的地表水资源,我们有条件建设一个内源性的海绵绿地,并能再现历史上的湿地水系和草甸、农田等自然景观。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