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日本海上漂流36小时获救!亲属发声:身上被晒伤 没吃没喝仅用海水润嘴
中国游客日本海上漂流36小时获救!亲属发声:身上被晒伤 没吃没喝仅用海水润嘴
7月8日晚,日本静冈县下田市白滨大滨海滩发生了一起惊险事件!轰动全球,引发热议!
一名中国女游客在海边游玩时被海浪卷走,历经整整36小时的漂流后,奇迹般地在千叶县南房总市附近海域被发现并成功获救。
海滨惊魂:失踪的中国女游客
事发当晚8点不到,这名20岁的中国女子与朋友一起在白滨大滨海滩游玩。该海滩以其柔软的白沙和清澈的海水闻名,有“日本的夏威夷”之称。
以下视频来源于
九派新闻
以下视频来源于
九派新闻
▲3D还原:中国女子海上漂流36小时获救。
九派新闻视频出品
然而,当她下海游泳后,便再也没有回到岸边。她的朋友发现她失踪后,立即在附近的一家便利店报警。
根据朋友的描述,失踪的女子穿着黑色泳衣。接到报警后,当地警方、消防部门和海上保安部门迅速展开了联合搜救行动。
夜晚的昏暗加上海浪的汹涌,使得搜救工作困难重重。尽管各方努力寻找,但直到当晚11点55分,仍然没有发现任何踪迹,只得暂时中止搜救。
奇迹降临:货船上的救援行动
7月10日上午,距离事发地约80公里的千叶县南房总市野岛崎附近海域,一艘正在航行的货船发现了这名失踪女子。
当时,她正套着一个救生圈在海上漂浮。
货船船员立即联络了附近的一艘油轮,油轮上的船员毫不犹豫地跳入海中,将她救起。随后,当地出动直升机将她吊起并送往横滨市的医院。
尽管经历了长时间的漂流,这名女子依然保持着清醒的意识。医生检查后发现她有脱水症状,但并无生命危险,经过静脉滴注治疗后,她的状况逐渐好转。
▲亲属谈中国女游客海上漂流36小时获救:身上被晒伤 没吃没喝仅用海水润嘴。
新京报视频出品(ID:wevideo)
社交媒体上的求助和回应
在这名女子失踪期间,她的朋友们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紧急求助信息。7月9日,有疑似她的朋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呼吁大家帮助寻找她。
帖文中提到,她在下田市白滨大滨海水浴场游泳时被水冲走,大家都非常担心她的安危。
7月10日下午3点,该用户再次发文确认,这名失踪女子已经获救。
文中提到:“她真的特别坚强,天黑了就看着星星,天亮了还看到了海市蜃楼,就像一场漂流历险记。”
这名女子在海上漂流期间看得到搜救船,但由于夜色太黑,搜救队无法发现她。然而,她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尽量靠近岸边,不让自己漂得太远。
事件的启示:安全提醒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在事发后发布了安全提醒,呼吁在日中国公民注意涉水活动的安全。大使馆表示,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涉水活动存在一定风险,务必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此次事件不仅在中日两国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关于海上安全的讨论。
很多日本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对此事件发表了评论,他们对这名女子顽强的生命意志表示赞叹,并认为这是一次奇迹般的生还。
专家解读:海上漂流的生还法则
据日本水难学会会长斋藤秀俊介绍,这名女子能够生还得益于几个关键因素。首先,她在漂流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呼吸顺畅,这是确保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
其次,她携带的救生圈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她在水面上保持漂浮状态。
此外,夏季海水温度较高,即使长时间浸泡,体温也不至于迅速下降,这也降低了低体温症的风险。
然而,专家也提醒,救生圈虽然在这次事件中起到了救命作用,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海上,救生圈容易受到风浪的影响而漂远,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海上自救小贴士
为了帮助更多游客在遇到类似险情时能够自救,专家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
保持冷静: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是最重要的。尽量让自己浮在水面上,节省体力。
确保呼吸顺畅:无论是使用救生圈还是其他漂浮工具,都要确保呼吸道在水面以上。
保持体力: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可以通过仰泳等方式减轻体力负担。
呼救:尽可能大声呼救,吸引过往船只或岸边人员的注意。
避免漂远:尽量让自己靠近岸边或固定的漂浮物,避免随风浪漂得太远。
日本海水浴场的安全措施
日本的海水浴场在正式开放时通常会有严格的安全措施,包括设置防鲨网、防水母网以及安排专业救生员。
然而,在开放前,这些安全措施可能尚未到位。因此,游客在选择游泳时间和地点时,务必要特别注意。
海水浴场的旗帜警示:不同颜色的旗帜代表不同的海况信息。蓝色旗帜表示可以游泳,黄色旗帜表示游泳时要多注意,红色旗帜则表示禁止下水。
儿童安全:儿童在下水时必须穿戴救生衣,必要时可以向海水浴场的服务中心租借。
禁止危险活动:在人多的地方,不要进行钓鱼、打球等容易造成危险的活动,使用航拍机等设备也需提前申请。
北半球的夏季来临,很多澳洲的朋友们回国度假,都会去玩水解暑,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平平安安!
本文原文来自潜水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