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凌河之战:明朝与后金的巅峰对决,辽东边军的“绝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凌河之战:明朝与后金的巅峰对决,辽东边军的“绝唱”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69156605_121249613

大凌河之战是明朝与后金在辽东地区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在1631年。这场战役不仅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更是明朝在辽东地区防御体系的关键一战。本文将详细叙述这场战役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展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天启六年(1626年),后金(满清)政权的创始人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宁远,却被宁远守将袁崇焕击败,努尔哈赤在战斗中被名将火炮击中,不久后伤重而亡,是为宁远之战。天启七年(1627年),努尔哈赤的继承人皇太极再次率军攻打宁远,再次战败。而后,皇太极转攻锦州,同样失败,是为宁锦之战(明朝方面称之为宁锦大捷)。

连续两次胜利,极大地提振了明军的士气,而且明军也从中找到了战胜后金八旗军的办法,那就是依托坚固城池,步步为营,逐步恢复辽东旧地。战后,大明帝国投入重金在辽东地区修建了一系列军事堡垒,后世称之为关锦防线,这条防线也成为了八旗兵巨大的梦魇,以至于皇太极不得不绕道千里,从内蒙入关袭扰中原,但效率自然也就低下来了。

也是在天启七年,“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去世,朱由校的弟弟信王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台后,重用孙承宗、袁崇焕等名臣,加大对辽东的军事投入,计划逐步收复辽东故土。崇祯四年(1631年),明军在锦州东北30里外修筑大凌河城(今辽宁锦州凌海市)。

皇太极听闻明军在大凌河的动向后,于当年七月,率军从沈阳出发,攻打大凌河,皇太极要拔掉这个横亘在自己面前的钉子。八月,皇太极率军抵进大凌河城下,皇太极吸取此前攻打宁远、锦州的教训,转而以围困代替攻城,皇太极命人在大凌河四周挖了四道壕沟,并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墙,把大凌河围的像铁通一般。(逆奴围凌,连挖四壕,弯曲难行,器具全备,计最狡矣)

当时大凌河城内只有数日之粮,后金军围而不攻,旨在用时间消耗明军的粮草,明军野战能力又不及后金八旗,所以几次突围,皆无功而返。随着粮食的消耗,城内的守军越来越艰难。大凌河被围后,朝廷下诏救援大凌河,如此一来,皇太极适时展开了围点打援军事行动。八月十六日,驻防松山的2000名明军奉命救援大凌河,结果在救援途中,被八旗军全歼。八月二十六日,总兵吴襄、宋伟率驻防锦州的6000明军前来救援,途中被八旗悍将阿济格击败,明军伤亡过半,仓皇而逃。九月,吴襄和宋伟再次组织6000明军救援大凌河,结果被200八旗军大败,吴襄和宋伟仅以身免。

三次救援行动皆失败,明军更是在野战中被八旗打出来心理阴影,再不敢救援大凌河。大凌河的守军只得依托坚固的城防工事继续与后金僵持,虽然弹尽粮绝,城内只得靠杀战马充饥,甚至到了以人肉为食的地步,但大凌河守军依然坚决抵抗,决不投降。皇太极两次写信劝降大凌河守将祖大寿,皆被拒绝,以至于皇太极都号召八旗向明军学习,说“明军饿死也不投降,誓死为朝廷尽忠,诚为楷模。”

九月二十四日,明军将领张春率4万明军抵达大凌河附近,结果再次被皇太极击败,张春及三十余名将领被俘虏,4万明军全军覆没,大明帝国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救援行动失败。张春部的全军覆没成为压垮大凌河守军士气的最后一根稻草,十月初七日,皇太极再次致书祖大寿,又派降将姜新赴城中谈判,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寿打开大凌河城门,这场为期3个多月的惨烈围场攻坚战才终于落下帷幕。

皇太极进入大凌河城时,城中的三万多人仅剩下一万一千六百八十二人,马三十二匹,可谓惨矣!大凌河之战是大明与后金在辽东的一次巅峰对决,此战彻底粉碎了大明恢复辽东的希望,此后明朝只得依托山海关至宁远至锦州的关宁锦防线(也叫关锦防线)做被动防御,再也无力恢复辽东故土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