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糖尿病有妙招,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胰腺功能
“逆转”糖尿病有妙招,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胰腺功能
近日,一位40岁的糖尿病患者王先生因血糖高达14.0mmol/L而就诊。医生建议其住院并接受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但王先生担心胰岛素具有依赖性而拒绝。那么,这种情况下王先生到底需不需要住院并应用胰岛素?接下来我们将给出答案。
糖尿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与习惯改变等带来的超重及肥胖患病率的升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也率逐年上升,据统计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30-40岁人群中已成为构成糖尿病患者的主力军。糖尿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不能被完全治愈,一旦发病需要终生用药控制。长期高血糖可出现眼睛、肾脏、神经、心脏和血管等器官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始终是困扰全球广大医护人员的难题。
2型糖尿病的发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胰岛素是胰腺器官中的胰岛β细胞所产生,正常情况下可以让我们血液的葡糖糖水平维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不会过高或过低。当因为肥胖、饮食不节制等原因,首先出现胰岛素降血糖的能力下降,这时胰腺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才能使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这时候胰岛β细胞要持续超负荷工作,长此以往胰岛β细胞受损,最终产生的胰岛素将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血糖开始升高,过高的葡萄糖将进一步导致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脂带来的糖脂毒性将对全身多个脏器产生损害,包括直接对胰岛β细胞产生毒性损伤,影响到β细胞的活力,可导致β细胞进入休眠状态,停止分泌胰岛素,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及时解除,最终可能导致胰岛β细胞死亡,机体胰岛素分泌进一步减少,形成恶性循环,血糖急剧升高。
通过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打破上述这种僵局。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通过每日多次(3-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通过模拟人体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模式,迅速降低血糖,同时改善血脂代谢紊乱等,让自己的胰岛细胞得到休息、调整,使休眠的胰岛β细胞苏醒,为再次战斗做好准备。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经过这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并且这些益处可持续数年。所以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当血糖较高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9.0% 或空腹血糖≥11.1 mmol/L,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时可采用短期胰岛素治疗。考虑到实施该治疗方案时需要对胰岛素剂量进行精细化调整,减少低血糖不良事件,所以为确保患者安全和缩短达标时间,一般需要患者住院。大多数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胰岛素短期治疗后可顺利转换到简便易行的院外治疗方案。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发展,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改善,但其作为终身性慢性疾病,至今无根治疗法。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有部分可逆现象,在血糖较高情况下若能尽早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保护残存的β细胞功能效果显著,甚至病情得到缓解,在较长时间内免于使用降糖药,减轻心理负担,提升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经过细心的讲解,王先生最终接受了住院7天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治疗结束后在饮食运动控制的基础上仅口服常规剂量的二甲双胍血糖即可控制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