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简谈“落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简谈“落款”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83946508_121123809

书法落款是书画作品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整体画面起着平衡、补充、压角、镇边等作用,因而对构图的关系很大。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探讨书法落款的相关知识。

落款的基本类型

书画的“落款”一般分上款和下款,上款记述被赠与的人,下款是记述作者姓名、年月、作书画时的地址等,然后是印记。只有下款而无上款的叫“单款”,亦即不是赠给某特定的人。写在明处的让人一目了然的叫作“明款”。也有写在某个隐蔽的地方,如写在树干、山石等处,而不经耐心寻查不易发现的叫作“暗款”。“暗款”只用于绘画上,作书不用“暗款”。

印章的作用

印章也是落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加盖在作者姓名之下,用阳文、阴文图章各一方。印章的大小随画幅或字的大小而异,写大字时用的印章较大,写小字时用的图章较小,以与字或画幅的大小协调为原则。除了姓名章、斋馆章之外,尚有闲章、肖形章等。闲章的内容多是名言警句,用作明志自勉或以增加书画画面气氛。虽叫“闲章”,其实不“闲”,在画面上很起作用。肖形章即是十二生肖或是其他作者尤为喜爱的各种动植物形象之章。闲章和肖形章在书画上加盖的位置比较随便,用在压角、镇边或画面的中间都可以,也起着补充构图、活泼画面的作用。究竟盖用在书画何处为最好,要根据书画情况而定,全在于作者自己的匠心独运。

鉴藏款的使用

一些收藏家、鉴赏家也有在画面上题款的情况,有时落款不当就会把画面弄乱,因此影响构图的情况很多,所以如欲为之,则不得不慎。凡此种落款称为“鉴藏款”或“鉴赏款”。

历代书画家有在自己书斋中挥毫的,也有在旅馆、寺院、别墅、避暑地等处所为的,他们往往把挥毫的地点一并写入,这种做法也很有趣味。或写于姓名之上,或写于姓名之下;或先写年月,后写地址、姓名的,或反之。其文例不一,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兹摘记清人之作法数例,以供读者参考。

吴昌硕书
伊秉绶书
伊秉绶书
包世臣书
王铎书

以上清代书画家的书法作品的落款,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诗一般的意境。而今天,我们在继承古代书画艺术精华实践活动中,理应讲究这一点。当然,落款也应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化。现在仅就现代书法艺术作品中有关落款诸问题提出来作些探讨,与同好诸君商榷。

书法落款的注意事项

书法落款和绘画落款的目的、作用在原则上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绘画上的落款全可根据构图上的疏密、虚实、开合、争让的要求,可繁可减,或多或少,比较活泼,伸缩性较大,即谓“文图并茂”。而书法无图,伸缩性较小,要在较小的伸缩性中做文章,因而书法作品的落款局限性就大了。正因为其特性如此,故似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喧宾夺主,落款与正文不能主次不分。一般习惯于上款写被赠与人之姓名,下款写书家姓名及年月日,但也有把上下款合在一起写在左下角的,如吴玉如书赠作家柳溪同志的条幅。(见图一)

二、如系双款,对被赠与者的称呼要恰如其分。现在一般多题“×××同志留念”,如被赠与者亦是同道,往往书附以“×××方家或书画家指教、指正、雅正、雅鉴……”等语。如附书被赠与者之官衔,如××局长、厅长、主任、科长等,则易有旧日官场应酬之嫌,易流于庸俗而缺乏时代气息,此似不可取,应突出“以文会友”之情感。再有,本来被赠与者年龄明明小于书者,却偏书称之为“××仁兄”,明明仅是一般书法爱好者,却偏偏书称之为“××方家”,这虽显示了书者的谦虚,但却脱离了实际,谦虚得过分,亦似不可取。现代题款,要求应有时代气息,当以提倡突出精神文明,提高欣赏书法艺术水平为宗旨方好。

三、落款是书法艺术作品中之有机组成部分,亦即它应具有艺术性。它不像是档案记录,仅是干巴巴的实事求是、准确无误而已。它应在烘托气氛、营造艺术意境、陪衬主题方面起作用,这是绝对不可忽略的。书法家不是“写字匠”,如何别出心裁地布置书题落款,这同样是书家的一种创作活动,从中可以显示出书家的文学修养与艺术水平。此点一般多在下款中表现出来。犹记某书家于北京西山书陈毅同志之《题西山红叶》诗,在落款中写道:“×××于××年××月题于北京西山白云深处。”这就不禁令人联想到唐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好意境,并与陈毅同志之原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远比落款成“×××题于北京西山”高出一筹。又如某书家于北戴河劳模休养所书毛泽东同志之《沁园春》一词赠某劳模,落款作“××年×月×日于北戴河大雨声中”,令人浮想联翩:那是一个大雨落幽燕的日子,劳模们和书家同在北戴河休养。因天雨而不能外出,在休养所中,书家挥毫,劳模们从旁欣赏。书家借《沁园春》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诗意,颂扬劳模,而且让人能联想到毛泽东同志另一首词《浪淘沙·北戴河》的意境来。这就远比仅仅落款成“××年×月×日写于北戴河”富有情趣了。鲁迅在其所书《无题》一诗中,落款写作“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亚子先生教正”(见图二)。这就非但显得幽默、风趣,同时还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当时的情况。似此种种,举不胜举。关键全在书家见景生情,随机应变。以能在增加艺术性上下功夫,尽力作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方为上乘。如书家又是诗人,能自作自书,则又上一层楼了。也有落款附言较多的,概述写时的情景感怀以及在座人氏等等,不一一例举。

四、下款的书体,一般与正文书体相一致,但也有改换其他书体的。例如:正文用隶书,而上下款用行书的。前者有统一之便,而后者则富变化之趣,借可显示书者掌握多种书体之能,各有优缺,不可强求一致。

五、落款亦有写明书者书写时之年龄的,如齐白石:“书于古燕京白石老人行年八十”。这一般是年龄较老的且较有成就的老书法家,为留给后人考证老书法家走过的道路、经历而为的。一般青年似不宜如此,例如“×××书,时年廿有三”,则恐贻笑大方。书者如想留迹于人,以便总结经验之用,只写书于哪年哪月即可。但对少年儿童书法作品落款中所写的“×××,八岁书”则另当别论了。盖小小儿童大胆握管能书,且有初步成绩已属不易,其中似有“叔叔、伯伯、阿姨请您帮助”的意味,这不同于青年之摆老资格。不过青年书法家在落款中硬要写上“×××书,时年廿有三”也不能算错误,这仅仅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惯例而已。

六、如是落单款不写被赠与者的姓名,只写“×××书”,当然无何不可,但不便于日后总结经验。如注明所书之年月,则日后看会发现彼时存在何种缺点、何种不足,可以进一步地借鉴,有利于提高水平。鲁迅《自题小像》一诗下款中写“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书时辛未二月十六日也”(见图三),这不是为总结书法经验,而是为方便自己看,但同时也为后人研究鲁迅提供了考据。

七、不论双落款也好,单落款也好,其字体、大小、位置,均应以与正文相配合、相谐调为宜。落款是正文的陪衬,又是构图、章法上的补充,起到均衡、丰富画面的作用。潜心研究,其中自有佳趣。

八、有的书家以手卷形式作书,则开首部分有序,结尾部分有跋。有自书者,亦有收藏家之所书,亦近似于上下款,但又有区别。旨趣大体上亦如前述,不赘。

九、落款也有不书年月,不加任何附词的,如沈尹默所书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落款中仅书某名,这也是落款方式之一例(见图四)。

十、封建时代落款中有附写身份、辈分的,如“臣×××恭书”“晚×××书”“侄×××书”。现代附写身份的已少见,甚至没有。但送给长辈、老师、朋友的,如附写以辈分,如侄、生、老友等字样亦未为不可。

十一、至于落款之年代,近人中仍有人喜爱天干地支纪年法,诸如甲子年、丙申年等等,这虽有古雅之趣,但缺乏时代感。因该纪年法六十年一周期,周而复始。如今年为癸亥年,而六十年后又一癸亥年,一百二十年后又一癸亥年,余者以此类推。后世欣赏家看来,一时弄不清到底是哪一个癸亥年。封建时代落款年代时,往往在天干地支纪年之前冠以该朝代之皇帝年号,如康熙壬寅年(1662)。但1722年仍是康熙壬寅年,虽冠以该朝代皇帝年号也弄不清到底是1662年的壬寅年还是1722年的壬寅年。因此以天干地支纪年法用于书法作品看来并不方便,何况现在已无皇帝年号,何以区别今年的癸亥年与六十年后、一百二十年后的癸亥年呢?当然,可以查找该书家之传略以作旁证,但实在是太伤脑筋,而又缺乏时代感,我意似应以公元纪年为宜。

十二、落款的印鉴问题。目前书法作品上多用阴文、阳文两方名章,间或亦有用闲章的。但篆刻金文有时难于识别,如只为易于识别而刻成现代简化字,则虽易于识别,也易于普及,却缺乏篆刻的艺术趣味。能否把现代简化字刻成既易于识别又不失篆刻趣味呢?看来这是大家应该研究的课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