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铸就的伟大:王阳明的生平与思想
苦难铸就的伟大:王阳明的生平与思想
日本当代著名儒学家冈田武彦先生的《王阳明大传》是一部关于王阳明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作者通过对王阳明思想演变过程的详细描述,展现了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成长历程。
一定要隆重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因为他对于推动阳明心学及其儒家文化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冈田武彦是日本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在日本和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早年在京都大学主修哲学,后在多所大学任教。
他主要的研究领域是中国哲学,尤其是宋明理学和阳明心学。
冈田武彦是日本阳明学研究的先驱之一,他对王阳明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日本推广了阳明学。他这本著作《王阳明大传》是关于王阳明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
令人感动的是,为了光复阳明心学,他的足迹踏访我国八省区八十余县市两万余里,还亲自组织捐募,协助修复多处阳明墓和纪念碑亭以及阳明故居等文化遗产。
先生本人的贡献值得传颂,从另一方面他对阳明心学的理解和践行也堪称楷模。
阅读完这本阳明先生的大传,会感受到作者冈田先生对儒学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如数家珍,对阳明先生心学从萌芽到成熟的经历更是了如指掌。
在这本《王阳明大传》中他详细介绍了王阳明的思想演变过程,从早年的探索到龙场悟道,再到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理念。冈田先生的研究不仅展示了王阳明个人的思想成长,也反映了整个儒学体系在宋明时期的发展变化。
但从个人成长出发,我更觉得王阳明这个人的伟大。阳明先生这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平步青云,相反他也是历经磨难,甚至在受到构谄时依然不忘初心。
“须在事上磨”,是阳明先生主张的修行路径。
他个人也没有在困难低头。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屡败屡战,只到27岁时才中了士。
34岁时,因上疏批评宦官刘瑾专权而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当时的贵州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这对他的身体和精神都是极大的考验。然而,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并没有自怜自艾,而是经历了“龙场悟道”之后,创立了“心学”思想。
作为倡导知行合一的阳明先生,在孝道上也坚持行动是第一位。但是在龙场悟道期间,父亲去世,由于路途遥远和当时的政治环境,他无法及时回家奔丧,这给他带来极大的痛苦。
后来,刘瑾倒台后,他也经常受到政敌的攻击和诬陷。例如,他在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后,反而被一些官员诬告谋反。
长期的奔波和操劳使阳明先生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晚年,他常常受到疾病的困扰,但仍坚持著书立说,传授学问。
尽管经历了诸多苦难,阳明先生坚守“须在事上磨”的原则,认为苦难是打磨人的心性的,始终坚韧不拔,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在军事和政治上展现了非凡的能力。
他不断发展“知行合一”,自至晚上加上“致良知”这一思想,使得他的心说更加地完善,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冈田武彦饱含深情和极富感染力的叙述,还原了一个“历经磨难,痴此向学”的走向圣人之境的王阳明。
又以其平实、清晰的语言,将复杂的哲学概念和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丰富的细节,深刻地见解,让普通读者的我们更加易于理解与接受阳明心说。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飞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