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春分
二十四节气——春分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几乎等长,各为12小时。春分不仅意味着春季的中点,也预示着温暖的春天正式到来。
春分三候
春分有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一候:元鸟至
元鸟就是燕子,春分时节北方天气变暖,在南方越冬的燕子飞回北方,衔草含泥筑巢居住,又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二候:雷乃发声
虽说惊蛰有雷声,可是真正多雨的时节是在春分,这个时候天气转暖,雨水增多,空气潮湿,于是有二候“雷乃发声”。
三候:始电
雷鸣之后再过五日,看见闪电。由于雨量渐多,伴随着的是雷声和闪电。这时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从云间凌空劈下的闪电。
春分习俗
立蛋
“春分到,蛋儿俏”,在春分那天,很多人都会做“竖蛋”比赛。春暖大地,“竖蛋“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如“添丁”“添福”等,意味着人丁兴旺,代代传承。
送春牛
春牛即“春牛图”。即在红纸或黄纸上印上农夫耕田的图样,由民间善言唱者送至家家户户,并说些春耕和吉祥的话。这些言语虽随口说出,但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吃春菜
春菜,春菜一般有香椿芽、菠菜、豆芽、春笋、韭菜五种,在春分前后吃它们,口味更加新鲜清甜。古人也认为在春分时节吃春菜有养生与开运的效果,所以这个习俗就慢慢的传承了下来。
放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清朝诗人高鼎笔下有关春分时节放风筝的场景。每当春分来临,雨霁风光,千花百卉争明媚,妇孺争放风筝,是春分时节最美好的景象。
春分养生
注意“春捂”
北方的春天要“捂”,因为时常遭受“倒春寒”的洗礼。气温波动起伏很大,忽冷忽热,很容易诱发疾病。“春捂”要做到上薄下厚,头部不用捂,但胸部往下要注意保暖。
多吃水果蔬菜
春分时节,阴阳各半,日常饮食方面也应要遵循阴阳平衡原则,多食用蔬菜水果,可以补充冬季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消耗,保持机体功能的平衡协调稳定。
常梳头
《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面”,头部是经络汇集之地。春分时节常梳头有助于体内阳气升发,梳齿刺激头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大脑疲劳,使人神清气爽。
注意心情
春分时节人体阳气上升,早晚温差很容易让人烦躁、眩晕、失眠。所以春分养生要尽量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快,可在风和日丽时结伴郊游,以利肝气疏泄。
春分诗词
阮郎归
宋·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归。
踏莎行
宋·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何处难忘酒
唐·白居易
何处难忘酒,朱门羡少年。
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
小院回罗琦,深房理管弦。
此时无一盏,争过艳阳天。
村行
唐·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袅袅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蒨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春日田家
清·宋琬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春分时节,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让我们走出户外,感受春天的气息,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享受春日的美好时光。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