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成为超级个体,当下职场人最好的出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成为超级个体,当下职场人最好的出路

引用
数英digitaling
1.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056726.html

最近,一组海报的设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组海报既不是由内部设计师完成,也不是由广告公司负责,而是由两位外部合作的独立个体(小红书博主)独立完成。一个人负责根据主题构思文案,另一个人则根据文案制作场景画面。这种"乐高式"的拼接组合模式,预示着未来可能有更多工作任务将以类似方式完成:超级个体们灵活合作,共同完成各种项目。

如何把自己变成超级个体

面对当前大环境带来的种种不确定性,对大部分职场人而言,最好的出路就是把自己变成超级个体。这意味着,作为个体,也应该具备独立获得资源和价值变现的能力,甚至拥有圈层和社会影响力。

超级个体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开环式和闭环式。开环式个体依靠单一的出色专业能力、圈层影响力或人脉网络,链接到需求方并完成价值交换。而闭环式个体则能够完成做生意的全闭环,可以是个人企业,也可以是微型创业团队。

无论是副业、创业还是自由职业,只要能提供价值,无论是成为价值链的一环,还是串起整个价值链条,都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在组织内的价值回馈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作为超级个体,个人的价值回报则更依赖于自己的能力、资源、判断和决策,这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接近自由和公平。

职场0-5年

在职场初期的0-5年,不建议大多数人急于发展副业或兼职。一方面,核心能力尚未打磨到极致,收益可能并不高;另一方面,这个阶段是职场生涯中最有学习动力的时期,应该专注于核心能力的培养,包括业务精耕和主动学习。

正如赵昂所说:"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这是职场初体验,如果有大数据统计的话,我敢保证,有大部分人都不喜欢第一份工作。那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呢?又有一多半是因为缺乏职业能力,搞不定工作,而压力和挫折一定会带来负面感受,不喜欢是正常的。所以,初入职场,或者刚刚转型到一个新领域,一定要潜心提升能力,打怪升级。即便是确定不喜欢,也是在一个领域里做到及格才有资格换,这个时候,你在一个领域积累的职业能力,完全可以迁移到别的职业里去。"

在这个阶段,建议核心围绕"向深"和"向上"发展,为之后成为超级个体打下牢固基础。"向深"意味着在工作中付出巨大精力去打磨自己的核心能力。"向上"则意味着去承担一部分管理职能,包括项目管理和团队管理。

对于是否适合管理的自我怀疑,建议不妨先试试。因为在职业发展初期,管理的权重越大,在专业领域的授权空间也会更大,匹配的能力成长也会更加快速。如果发现自己确实不擅长管理,也能帮助自己深度理解自我的优劣势,以及作为超级个体的未来发展方向:更适合做某一个价值提供者,在开环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发挥优势能力;还是面面俱到,做闭环的操盘者,管理整个生意链条。

职场5-10年

在这一阶段,职场人往往面临更多路径选择。但每条路走下来,都可能会遇到瓶颈:

  • 往深走,做专家,很可能面对着"更有性价比"的年轻人以及AI的冲击。"又老又贵"的人,往往是企业裁员的第一选择;
  • 往上走,做管理,越往高层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即使成功晋升,不仅要日常应对"夹板气"的局面,也往往陷入各种部门内外斗争的困局;

因此,也可以把视野放在岗位外或组织外,作为超级个体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考虑"左右看"和"向外看"。

"左右看"指的是转换职能,进入更适合你的领域。例如,一位前同事从市场营销转向电商运营,发挥自己在用户洞察方面的优势,最终转型为超级个体。

"向外看"是一种典型的路径,即创造自己的第二曲线或者第二职业体系。第二职业的选择应该基于三个支点:能力(专业优势能力积累和原生软技能)、性格(常被忽略但非常关键)和资源(通过工作积累起来的人脉圈)。

在这个阶段,"生涯四看"是一个动态灵活的过程。比如在一个上升期的行业里,跟着组织冲(向上看)是最好的选择,而当个人碰到职场天花板,或者行业发生巨大的变化,可以考虑左右看或者向外看。

无论向上走还是向深走,都建议同时考虑向外看,搭建专属自己而非依托单一平台的价值交换系统。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如果带着"将自己变为超级个体"的价值观,即使在组织内部,也会有一往无前的证明力量:在公司或团队中,核心目标始终是为了做成正确的事,以此提升能力和成就价值;而不是为了某个位置不得不妥协和圆滑,以一种不那么正直挺拔的姿态去刻意求存。

职场10年以上

对10年以上的职场人,如果已经探索出能够发挥优势且被认可的价值交换体系,可以在"超级个体"的方向,实现三个目标:

  1. 稳定的价值变现模型
  2. 更大的机会点和第三曲线
  3. 赋能他人

1. 稳定的变现模型

这里的重点,不是变现,而是稳定。突然抓到红利风口,赚够了足够退休的钱毕竟是少数派,更多的超级个体还是需要在更长的周期持续变现。

如何判断"是否属于稳定的变现模型",有三个维度帮助判断:

  • 第一,需求持续存在;
  • 第二,自己或团队可持续地供给;
  • 第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不易替代的优势。

2. 更大的机会点和第三曲线

经过更长时间内外探索和尝试,很多职场人的能力都是多元化发展,且人脉圈和资源也在积累。这时,可以再一次"向外看",是否有更大的机会点,作为【能力】+【性格】+【资源】的优势放大器,冲击自己的第三曲线。

例如,某位大V从公众号做到圈层私域IP,再利用IP资源放大人脉圈,通过人脉不断找到参与企业外部合作的方式,找到更多的价值交换机会。

3. 赋能他人

个体的成长路径受个人视野、能力、精力和性格、甚至固有经验的局限性,一定有自己的天花板。因此,需要找到合适的同行人彼此赋能,互为补充和支撑,一起开拓更大的机会:

  • 对开环者来说,把自己的经验、优势赋能他人,可以联手探索更大的商业机会;
  • 对闭环者来说,培养和锻造多个超级个体的组合模型,形成开放型的团队合作。

有一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如果你过得好,一定是有很多人希望你过得好。

抱着赋能他人、"把自己和同伴打造为一个个超级个体"的价值观,能走得更远、过得更好。

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很多人都有迷茫的时候,无论在职、gap、转行还是自由职业。确实,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职场供需平衡改变,也在深刻影响和改变个体职业生涯的路径。

对此,我们的建议是,以"超级个体"为目标来重新建构自己的职场发展体系。

最后,分享一下很喜欢的松浦弥太郎的一段话:

宁做失败者,不做弱者。

所谓弱者,是必须依存他人,受保护才能生存的人。比如没有被裁员,却只能依存于公司。而失败者,指的是那些不管经历怎样的失败,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有勇气再战胜负的人。

失败者终有迎来机会的一天,弱者却没有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