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拖延、焦虑、作息紊乱?家长必看的时间管理秘籍!
孩子总是拖延、焦虑、作息紊乱?家长必看的时间管理秘籍!
清晨,孩子背着书包即将出门,却突然喊肚子疼;夜深人静,指针已指向十点,孩子却还在书桌前磨蹭,作业一拖再拖……这样的情景,是否在你的家庭中频频上演?
在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当下,孩子们的时间管理问题日益凸显,拖延、焦虑、任务冲突、作息混乱等现象层出不穷。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发展成心理疾病。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识别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呢?
当孩子出现以下迹象时,就是在明确地向家长们发出信号,表明此刻必须进行及时的干预了。
★(一)拖延成性
明知需要完成任务,却总是拖到最后一刻。这是时间管理不当最常见的表现。
★(二)情绪焦虑
孩子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或压力过大,情绪波动频繁。
★(三)任务冲突
同时面对多项任务时,显得手足无措,难以合理安排。
★(四)作息混乱
睡眠时间不规律,晚上熬夜、早上赖床,影响精力和学习效率。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自我管理。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有效规划和执行,实现学习和生活效率的最大化。掌握时间管理,孩子将受益匪浅:
- 有条不紊地完成学习和课外活动
- 提升自信心和自律性
- 高效完成任务后,享受自由玩耍的快乐
STEP1:认识自己的时间
首先,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可以借鉴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的“时间账本”方法,记录每天的活动,精准估算完成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识别那些“不知不觉”流失的时间。
柳比歇夫的“时间账本”(摘自《奇特的一生》)
小贴士:在记录过程中,重点关注那些被浪费的时间,并找出原因。
时间是如何“失去”的
STEP2:规划时间
引导孩子制作“任务清单”,将所有待办事项罗列出来。然后,运用“四象限法则”将任务分类:
- 重要且紧急:立即处理
- 重要但不紧急:提前规划
- 紧急但不重要:酌情处理
- 不重要且不紧急:可暂时忽略
四象限法则
制定每日计划时,重点安排“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如每天背诵10个英语单词,培养长期习惯。
STEP3:执行计划
为了提高专注力,推荐使用“番茄工作法”。根据孩子的年龄,设定合适的专注时间段:
番茄工作法
每个专注时间段后,休息5分钟。每完成4个专注段,可休息15-30分钟。
表1:不同年龄儿童的专注力时长
摘自:What Are Normal Attention Spans for Children? Christina M. Ward — July 28, 2020 in Child Development category on Babienet.com
注意:休息时应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建议选择喝水、伸展、眺望远方等方式放松。
STEP4:复盘
帮助孩子定期回顾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哪些目标达成了,哪些未完成,原因是什么。通过复盘,孩子能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时间管理策略,逐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作为家长或引导者,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支持,让他们在试错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的方法,敢于面对挑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一定能够掌握时间管理的精髓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
世界精神卫生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于1992年发起的,并定于每年的10月10日。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2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宣传主题定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旨在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