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泪液效果不佳的下一步
人工泪液效果不佳的下一步
干眼症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人工泪液作为首选治疗方法被广泛使用。然而,为什么有些人使用人工泪液后效果不佳?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其中的原因,并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
您是否曾有眼睛发红、灼热、刺痛、异物感、酸涩、发痒、或畏光等的经验?这些现象都可能是干眼症的表现。
为什么会有干眼症?
现代生活中的压力、睡眠不足、长时间盯著电脑和3C产品、以及配戴隐形眼镜等都可能加重干眼症的发生。
人工泪液作为首选用药
由于种类多样,使用便利且容易取得,人工泪液常被作为干眼症的初步治疗方法。
为什么人工泪液有時效果不佳?
有时候使用人工泪液后效果不如预期仍感到不舒服,可能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pH 值差异:市面上人工泪液 pH 值则在 6.6 – 7.8 之间;而自体泪液 pH 值约在 6.5 – 7.6 之间。若人工泪液的pH 值超出正常眼部舒适 pH 值范围以外,可能会导致流泪、或灼烧刺痛感,造成不适。
干眼症的不同类型:依照临床检测分 4 种干眼类型:湿润度不足型、缺水型、缺油型、混合型。人工泪液是透过额外添加的方式补充水分等物质,因此应至医疗院所经眼科医师评估,再处方购买人工泪液。
防腐剂的影響:市面上可多次使用(多為瓶裝,可點用一個月)的人工淚液通常內含防腐劑,來防止微生物生長。然而研究顯示,眼球表面長期接觸到防腐劑,會造成不良反應與誘發毒性,如常用的防腐劑(benzalkonium chloride, BAK),長期使用會造成角膜與結膜上皮細胞凋亡。因此需要頻繁使用人工淚液的民眾,或患有其他眼部疾病的病人,可選擇沒有添加防腐劑或是改良防腐劑(非BAK)的人工淚液。
賦形劑的作用:人工淚液當中除了主要成份外,還含有賦形劑成份(例如:聚乙二醇、甘油或玻尿酸等),功能是增加人工淚液的黏稠度。研究顯示相較於生理食鹽水,人工淚液內含的黏稠聚合物可提供更長的眼球停留時間;而凝膠狀的人工淚液,也比水狀產品能維持更久。不過民眾如果使用了太黏稠的人工淚液,雖然可減少使用頻率,但可能會產生短暫視力模糊,以及在眼瞼與睫毛處出現殘屑。因此低黏稠度的人工淚液建議於日間使用;而高黏稠度人工淚液則較適合在過夜時使用。
不同类型干眼症的治疗选择
不同类型的干眼症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泪液过度蒸发型干眼症(缺油型):这种情况是因为泪液太快蒸发,研究建议使用含油脂成分的人工泪液来减少泪液蒸发。
湿润度不足型干眼症:如果是因为泪液分泌不足,亚洲干眼症学会(Asia Dry Eye Society (ADES))建议可使用促进黏蛋白及水分泌的处方眼药水。才能有较佳的治疗效果。
人工泪液与天然泪液的差异
天然泪液:天然泪液(膜)不仅由水构成,它包含三个主要成分,由外而内分别是油脂层、水液,以及黏液层,各成分间的动态互动有助于维持泪液的稳定性。其中黏液层的主要成分是黏蛋白,其亲水性会增加水分停留在眼睛表面的时间。泪膜覆蓋在眼表保护角膜,是保持眼球舒适与视力清晰的关键。
人工泪液:人工泪液则是靠各种化合物,类比“浇水、补水”的概念,目的是暂时缓解干眼的症状,并没有天然泪膜每一层在设计上都有各自的功能与任务,因此无法完全取代天然泪液。
人工泪液的限制
干眼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比如环境因素或内部压力等。而人工泪液的主要作用是让眼睛保持湿润,暂时舒缓干眼的不适感。因此如果在使用人工泪液一段时间后,眼睛不适的情形并未获得改善,建议寻求眼科医师进一步评估,找出造成干眼症的成因及类型,以进行适当的治疗。
帮助恢复自体泪液的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干眼症的常见药物治疗主要用途为抑制炎症反应,但使用上仍有一些需要注意事项。以下药物皆为处方药,须经医师诊断、处方后才可使用:
类固醇眼用制剂:适用于短期治疗,可帮助缓解干眼症症状。若长期使用有可能造成免疫抑制增加感染风险、引发白内障与造成眼压上升。
环孢素(cyclosporine)类眼用制剂:作为一种免疫调节药物,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可抑制 T 淋巴细胞减轻炎症,恢复泪液分泌功能。一般用于治疗重度干眼症,常见副作用为眼部可能有灼热刺痛感。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还有药物专门用于刺激自体泪液的生成、让泪(液)膜恢复健康及稳定性,成为干眼症的治疗选项。目前促进分泌泪液的药物有:
- P2Y2 受体促进剂(diquafosol):通过作用于结膜上皮与杯状细胞膜上的 P2Y2 受体,以及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刺激水分与黏蛋白的分泌。Diquafosol 并非通过从外部的补充,而是由自体增加天然的泪液量及稳定泪膜品质,常见副作用为点用后眼睛有刺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