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媒体评《封神2》《射雕》 视觉特效与文化内核的平衡挑战(2)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媒体评《封神2》《射雕》 视觉特效与文化内核的平衡挑战(2)

引用
中华网
1.
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216/47975533_1.html

这两部影片在主打神话、武侠题材的基础上,选择了好莱坞电影经验中最简单直接的“特效全开”模式推进叙事。《封神2》尝试了多种形态的打斗、追逐及战争动作模式,展现殷郊、闻仲等角色的超能力。《射雕》则完全用视觉特效替代金庸武侠中的具体招式,引发各方争议。郭靖的降龙十八掌、欧阳锋错练的《九阴真经》都以间接方式呈现,对决变成能量场的对抗而非战斗技巧。

这种舍本逐末的视觉营建方法,选择的是美学内涵最为贫瘠的超级英雄特效模式,反映出创作者对此类视觉轰炸的盲从。事实上,即便是广受国人欢迎的美式超英电影,在接受美学意义上也逐渐走向下坡路。2020年后,美式超英电影剧作乏善可陈,独立影片之间的关系支离破碎,纯视效大片失去魅力。

中国电影市场对“大片”的认知、接受与欣赏已经超过30年。期间经历了从单一效仿好莱坞动作特效经验到构筑共同体意识的进阶。《流浪地球》系列成功灌注了中国特色的民族心理、价值信念及对地球人类集体命运的思考。以常规的好莱坞式剧作结构完成“中国叙事”内核,是中国此类电影不仅能够养国内观众之眼,更堪推向国际的关键。

今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档期王者,正是在剧作结构上深度解构国人集体记忆,并与时俱进地剖析民族深层精神结构,从而获得广泛欢迎。该片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动画定位与“大片”规模美学,更重要的是故事内核沟通了“中国故事”的过去与现在。

盲目“拿来”相对捷径的视觉经验而牺牲作品的主体精神,无法推动创作者自身的美学进阶,更无法创造中国电影的未来。唯有发挥自身艺术创造的主体个性,在此基础上借鉴彼邦电影的优秀经验,才能激发成倍的美学动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