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丨《为什么没有猫?——趣谈十二生肖》2025新春首发签售活动成功举行
活动回顾丨《为什么没有猫?——趣谈十二生肖》2025新春首发签售活动成功举行
近日,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书城联合主办的“十二生肖 遇见自己”——《为什么没有猫?——趣谈十二生肖》2025新春首发签售活动,在上海书城(福州路店)6楼全国新书发布厅(第314期)如期举行。
尽管户外气温偏低,但不少读者提前一小时来到现场。未等访谈开始,便有读者抢先购书盖章留念,一睹为快。听书城营业员说,其实上午就有读者来打听了。
出席首发签售活动的嘉宾悉数到场。他们是:民俗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仲富兰,美术史学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原社长邓明,漫画家、上海市美协荣誉顾问郑辛遥,篆刻家、水墨漫画家潘方尔等。
读者喜欢把章盖在这里
访谈现场
首发签售活动由专栏作家、畅销书作家何菲担任嘉宾主持。何菲的另一个身份,是《为什么没有猫?——趣谈十二生肖》的序文作者。难怪她开场就说,为这本书写序,既担心又兴奋,担心的是自己对生肖历史文化不很熟悉,但兴奋的是,读了这本书的清样以后,就感到耳目一新。
十二生肖,其实是我们中国人非常强烈的一个文化认同,蕴含的就是中国人的一种情感生活,是中国人的浪漫风姿。相信只要是华人,一说到十二生肖,DNA就动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文化人,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应该是会喜欢这本书的。何菲以《十二生肖:专属于中国人的科学与浪漫》为题写出了一篇精彩的序文,表达了一个年轻文化学者对十二生肖的认知。
嘉宾主持 何菲
首先接受访谈的是邓明老师。他说,在收到此书之后的几天内他连续看了两遍,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收获。邓明认为,这本《为什么没有猫?——趣谈十二生肖》已经达到了过去多少年,出版界同行同类书所没有达到的高度。拿到这本书,非常开心,因为这本书代表了上海出版人、上海文化人的一种追求和社会责任感。
至于在此书中的书法作品为何采用苏轼字体作为表现形式,邓明也与现场读者分享了他的独到感悟和见解。
邓明从小受母亲影响开始书法启蒙,上中学时遇到了非常专业的授课老师,又在青年宫书法学习班接受了海上名家的直接指导。他学过很多字体,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感到苏轼的字体跟他个人的秉性比较接近,喜欢这种厚重、劲健而又意气风发的字体。
从著录了解,与十二生肖相关的字,苏轼可能都写过,由于时间等因素有些字体已找不到了。邓明就根据自己的理解,悉心揣摩苏轼字体风格,完成了十二组气韵一致的字体书写。与责任编辑沟通后,也认为苏轼热爱生活,亲近民众,他的书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用现在的话来说比较接“地气”,因此采用苏轼字体似乎也与全书风格更趋统一。
嘉宾 邓明
说起《为什么没有猫?——趣谈十二生肖》的写作和诞生过程,仲富兰教授非常感慨也非常欣慰。他说,其实这本书早在30多年前曾出版过,但当时只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篇幅只有六七万字,内容也比较单一。是辞书出版社文化读物编辑室全程策划,邀请了邓明、郑辛遥、赵澄襄、潘方尔等多位艺术家合力打造而成,以多种文化元素和艺术形式,演绎和传导了十二生肖这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
众人拾柴火焰高,如今“十二生肖趣谈”这本书又以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令仲教授非常激动。他认为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符号,在全世界华人当中,有一句话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我们华人对这些东西的信仰是非常根深蒂固的,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优势。而且讲十二生肖离不开天干地支,离不开中国人的时间观念。著名学者王国维有一句话,最是人间留不住。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不管外在的世界如何变化,我们要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每一天都应该是开开心心的。十二生肖文化就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温情,也增添了很多趣味。
2025年是农历乙巳蛇年,蛇在中国文化里面又是一种比较有争议的生灵。对此仲富兰认为,虽然蛇的形象在一般人的谈吐和感觉中比较多样,说法不一,做成文创产品也不像牛羊马兔那样讨人欢喜。但是蛇年谈蛇,我们还是应该赋予它一种积极的意义。蛇有蜕皮功能,象征一种自我更新、自我肯定和自我延伸等意义。蛇年谈蛇,还是要谈它喜气的一面,因为民俗这个东西就是讨口彩,纳财图吉利等。
嘉宾 仲富兰
说到十二生肖的形象,漫画家郑辛遥更有发言权。《为什么没有猫?——趣谈十二生肖》这本书中有他近些年来数易其稿的十二生肖简笔画作品,每一幅都那么灵动传神,惹人遐想。
郑辛遥现场展示了两幅生肖简笔画作品,并以他特有的幽默侃侃而谈。他说他预感到主持人可能会问到他此类问题,所以今天早早地就在家门口的电脑公司里精心打印了两张他的蛇画和鸡画,与读者分享受他的生肖漫画创作体会和趣闻,不时引起读者会心一笑。
郑辛遥认为,民间老百姓对于蛇确有各种各样看法和说法。我每年都要画一个生肖,对于今年这个蛇怎么画,是经过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他从三全方面作了改进,一是将通常蛇的头形画法作了改进;二是将蛇的“舌芯子”变成“口吐莲花”;三是改变蛇的身姿和身长比例,让它舞动起来,并借用成语“金蛇狂舞”为之命名。在与读者互动中,有人说,这是见过的漫画中,最漂亮和妖娆的一条蛇。
郑辛遥已是一位功成名就的漫画大家,但近年来仍然坚持与时俱进,关注当下,不断创新,力求使自己的作品获得各年龄段人的喜欢。
嘉宾 郑辛遥
《为什么没有猫?——趣谈十二生肖》一书中,既有水墨漫画,又有篆刻作品的潘方尔先生,是文物鉴定家王敦化先生关门弟子。潘方尔是一位多才多艺,造诣很深的书画家,虽然久居南京,但同样也是辞书出版社的老作者、老朋友。这些年来,潘方尔以一己之力绘制了6版《民俗掌故日历》。
在访谈环节,潘方尔简要回顾了自己从篆刻学习到水墨漫画创作的转变经历,使读者了解到一位艺术家创作的心路历程,尤其对他多年来坚持探索十二生肖的水墨漫画艺术,精益求精,日臻完善,为读者奉献精品的境界表示钦佩和赞赏。
嘉宾 潘方尔
在互动环节,有好几位读者向台上的艺术大家提问,有的询问郑辛遥近期的创作情况;有的建议此书将来如果再版最好再充实某些内容。还有一位读者在获知此书文字作者仲富兰生肖属虎,便问他:除了虎之外,个人最喜欢的生肖是哪个?仲教授没有停顿,脱口而出,他最喜欢牛。因为牛最能吃苦,又最勤奋,他的母亲就是属牛的。母亲的品格与老黄牛非常相象,一生非常刻苦、勤勉,所以爱屋及乌,母恩难忘!
民俗学家的率性回答,似乎也可成为十二生肖的文化基因已溶入国人血液的佐证。十二生肖,是中国人特有的“出生证”,这种与生俱来的联系使得人们对自己和亲属的生肖动物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并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强化对生肖动物的亲切感。
访谈现场
一个多小时的嘉宾访谈让现场读者为之激动和喜悦,在轻松的互动中,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到了签售环节,现场排起长队,读者购书甚为踊跃,每个购书的读者享受到“三重福利”,购买《为什么没有猫?——趣谈十二生肖》的读者,能免费得到2025年当年的《民俗掌故日历》,以及小巧透明的PVC礼品袋,还能在书上加盖印有自己生肖图案的新书首发纪念章。
作者与编者合影
签售现场
签售现场可供读者加盖的十二生肖新书首发章
在麦当劳门口支起了海报
相关荐读
《为什么没有猫?——趣谈十二生肖》
仲富兰 著
《民俗掌故日历》编创团队 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为什么没有猫?——趣谈十二生肖》的作者仲富兰教授,躬耕民俗学几十年,著作等身,是我国著名的民俗学专家,他讲的生肖那些事儿和相关文化知识,就像唠家常似的,听着顺耳,还能让人学到不少东西,受益匪浅。
本书诚邀名家邓明、郑辛遥、赵澄襄、潘方尔等诸方贤达,汇聚书法之神韵、简笔之灵秀、剪纸之质朴、水墨漫画之诙谐、篆刻之典雅等多元文化精萃,给读者带来琳琅满目的视觉享受。
本书内容编排精心甄选了与十二生肖相关的古今华章、传世名句、经典成语、俚俗谚语、史海典故、民风民俗、醒世格言、奇幻神话、隽永寓言,乃至异域的动物奇谭等,使其珠联璧合,浑然一体。全书恰似一部以十二生肖为锦线串联而成的文化“宝典”,于生肖文化的广袤天地里,尽览世间万象,体悟百态人生,诚为不可多得之佳作。
丨作者简介丨
仲富兰,当代民俗学家。上海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创始及名誉会长,中国民俗文化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已出版《中国民俗学通论》(三卷本)、《上海六千年》(三卷本)、《图说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四卷本)、《民俗传播学》、《江南风俗与信仰》、《上海民俗——民俗文化视野下的上海日常生活》、《上海小史》、《节日里的中国》、《图说中国人生礼仪》等50多部著述,部分被译为英、俄、日、韩等国文字在国外出版。承担“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江南风俗图录(1840—1949)》(全十卷)及上海市相关文创研究课题。2019年起主编《民俗掌故日历》(上海辞书出版社,至今共计6版)。另有大量论文和文章散见于海内外报章杂志。
转编自【上海辞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