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健走有学问 昂首阔步走对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健走有学问 昂首阔步走对路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zaobao.com.sg/lifestyle/health/story20250114-5712695

健走,又称健步、快步走(brisk walk),是一种低强度且适合多数人的锻炼方式。它不仅对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及心理健康有益,还能融入日常,成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不正确的走路姿势可能导致身体伤害。四名受访专家从健走的益处,适合的走路姿势、鞋类选择,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常见伤害,让人们更全面了解如何科学、安全地健步。

健走健康益处多

国立健保集团旗下陈笃生医院骨科部门运动医学医生梁嘉杰指出,健走是一种负重运动,动用下肢大肌肉群和核心肌群。这会加快心率,以输送更多含氧血液到肌肉。定期健走能提高有氧能力,这不仅是衡量身体活动期间最大氧气消耗量的指标,还与降低心血管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风险密切相关。

研究证实,采取短而快速的步伐还能减少对关节造成冲击。

陈笃生医院物理治疗师符艺丽指出,健走的健康益处包括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帮助维持健康体重,降低血压,以及减少患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她补充,健走不仅适合整体健康的人,也适合患有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或肾脏疾病且病情稳定的群体。符艺丽提醒,如果察觉自己有胸痛、呼吸急促或其他不适症状,开始健走前应先就医。

研究显示,较高的有氧能力与更低的糖尿病风险,以及改善葡萄糖耐量有关,能减少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依赖。此外,健走还能增强下肢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促进骨质生成,对有骨质疏松风险的人群尤其重要。梁嘉杰医生强调,健走还可以提升日常生活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简称IADL)的功能,使上下楼梯或做家务等活动变得更轻松。

选择健走鞋注意事项

叶孙华指出,选择健走鞋须考虑其合脚程度、稳定性、足弓支撑和缓冲性能。他说:“鞋子应有足够空间让脚趾自如活动,而且鞋跟在行走时不应滑脱。鞋子的横向稳定性也很重要,以防止脚踝扭伤。”

国立健保集团旗下邱德拔医院足病学治疗处高级足部诊疗师黄婉雯,建议选鞋时注意的要点:

  • 鞋跟稳固:用手按压鞋跟部位,确保鞋跟坚固,不会轻易塌陷。
  • 鞋跟与前脚掌的高度不应超过2厘米。
  • 鞋子中段稳定:尝试扭转鞋子,确保鞋子的中段不会像拧毛巾一样因扭动变形。
  • 鞋子内部舒适:检查鞋内部是否有足够缓冲,并用手指按压,感受鞋内的柔软度。
  • 鞋底前段柔韧:弯曲鞋子,检查鞋子的前脚掌部位是否柔韧,最好是可以向上弯曲,以助行走。
  • 鞋子稳妥贴脚:鞋子在靠近脚踝处以魔术贴(velcro)或鞋带紧扣,确保鞋子稳妥贴合脚部。

同时,注意鞋子的足弓支撑与缓冲性能。选择符合自己足弓类型(如高足弓、中足弓或扁平足)的鞋子,可避免长时间行走后,产生足部疼痛。叶孙华还提到,鞋子的材质应具透气性,如网眼布 、皮革或合成纤维,有助散热与排汗,减少不适感。

黄婉雯建议在购买鞋子时尝试不同尺码,因为脚的大小可能随着年龄增长或健康变化而改变;试鞋时穿上袜子,以防感染皮肤病。此外,所选择的鞋子应避免引起疼痛、不稳定或不适,防止跌倒风险增加。黄婉雯说:“尤其是在运动时,建议选择含有高比例天然纤维,如棉质或竹纤维的袜子。这类袜子能更好地吸湿排汗,透气性更强。”

三常见错误健走姿势

符艺丽指出,虽然没有统一规范的正确健走姿势,但选择让人感到舒适且能自由活动的姿势最适宜。她列举三种常见的错误健走姿势:

X拖着鞋子走路。拖着鞋子走路会增加与地板的摩擦,减缓移动速度,并降低健走效率。

X左右摆动手臂。健走时,左右摆动手臂无法提高步行效率。

X走路时不正视前方。走路时,低头滑手机尤其不安全。

正确的健走姿势包括:

✓行走时应抬起双腿,然后轻盈落脚,注意从脚跟过渡到脚趾的步伐。

✓抬头直视前方。

✓弯曲肘部,快速前后摆动手臂,以带动腿部走得更快。

符艺丽说:“中等强度健走的步伐,应该让人可以轻松交谈,但无法唱歌;高强度健走时,则只能简单说几句话。”

预防和处理相关伤害

梁嘉杰医生指出,健走相关的伤害可分为急性伤害和过度使用伤害。急性伤害通常与肌肉和关节有关,如健走的强度过高,可能导致下肢肌肉拉伤,或因滑倒导致踝关节或膝关节扭伤。要预防这些伤害,他建议从合适的强度开始,并在安全环境中健走。

梁嘉杰医生提醒,健走可能不适合某些有下肢关节疼痛或无力的群体。行动不便者应咨询医疗专家,探讨适宜的替代运动。

梁医生提醒,如果对开始或增加健走强度和运动量有任何疑虑,应咨询运动领域的专家,如运动科医生或物理治疗师。

健走中出现不适怎么办

符艺丽提醒:“若在健走中出现头痛、恶心、头晕、或肌肉痉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并补充水分,必要时及时就医。”

符艺丽提醒,健走时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确保水分摄取充足;穿合适的鞋子;避开高温时段(早上10时30分至下午3时30分);注意天气状况,如下雨或有雷电预报时应避免外出健走;选择平坦安全且无障碍物的路线;在夜间健走时,选择光线良好的路径,并穿浅色或带反光材质的衣物,提高可见性。

对于初次健走者,若感到轻微疼痛,可以尝试减缓步伐或缩短时间,并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如果疼痛持续,应咨询全科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符艺丽建议,开始健走初期可以选择隔天走,让身体有时间适应,再逐渐增加健走频率。

从低强度开始融入日常

符艺丽推荐,在健走计划的初始阶段,每周多数日子适宜以中等强度健走至少10分钟,并逐步延长时长,最终每周累计至少150分钟。体能较好的人则可以尝试高强度健走或混合强度,目标为每周至少75分钟。

梁嘉杰医生说,开始任何运动,包括健走时,应从低强度开始,慢慢增加。久坐的人在健走初期,可能会感到肌肉不适,建议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长。

叶孙华补充,行动受限或健康状况特殊的人在开始健走前应咨询医生,选择安全路线并随时调整运动强度和频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18至64岁群体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每周应至少做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至少75分钟高强度运动。

实用建议

叶孙华提供了一些将健走融入日常生活的实用建议:

  • 不开车,改而推着购物车步行到超市购物。
  • 搭巴士时提前几站下车,步行至目的地。
  • 午餐时段散步,或晚餐后在社区公园走动。
  • 与家人或孩子一起步行,兼顾锻炼与亲子互动。

iWalk健走筹款活动

iWalk健走活动是新保社区医院(SingHealth Community Hospitals)的年度筹款活动,所得收益将捐赠给新保社区医院保健基金。活动筹集到的款项,将用来帮助有需要的患者及其家属和看护者,并支持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重要项目,以及教育和研究计划,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安全。

iWalk活动将于2月15日,下午4时至傍晚6时30分,在滨海堤坝(Marina Barrage)举行,筹款目标是20万元,希望吸引超过1200人参与。欲了解详情与报名方式,可浏览singhealth.com.sg/SCH/iwalk2025。(早鸟优惠报名费截至1月15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