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球包容性语言文化指南报告
2024全球包容性语言文化指南报告
RWS全球包容性语言文化指南由RWS全球来自30多个国家的语言专家编写,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由技术赋能的语言、内容和知识产权服务提供商,此指南的推出旨在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无偏见、包容性的英语风格指南和敏感词汇表。从多样性、平等和包容性(DEI)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并规范了英文敏感词汇的使用。通过推荐使用“人本语言”、避免偏见与冒犯性词汇、摒弃委婉语、尊重个体偏好等原则,助力企业在全球交流中构建更加和谐、尊重与包容的沟通环境。
该报告指南涵盖了以下五个章节:1. 无障碍性与健康;2. 精神、宗教与信仰 Spirituality;3. 性取向、性别认同与性别关系;4. 年龄、外貌与社会经济地位;5. 种族、民族与国籍 。
Accessibility & Health
本章节旨在提高公众对无障碍环境与健康议题中语言使用的敏感度。其中在描述残障或疾病时建议使用“人本 语言”(people-first language),它强调在描述与身体条件、健康状况、能力或其他特性相关的人时,将 “人”置于描述的中心,而不是将这些特性或条件放在首位。这种语言风格旨在减少对个体的刻板印象和歧视, 强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其身份不应仅仅由他们的身体条件或能力所定义。另外应尽量避免使用委婉语, 因为这可能会被视为居高临下、冒犯或回避谈论残疾的一种方式 。
以人为本的语言:推荐使用“人本语言”(people-first language),即在描述残障或疾病时,将“人”置 于首位,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多样性,如使用“person with a disability”而非“disabled person”;
避免偏见与冒犯:如“addict”、“AIDS victim”、“brain-damaged”等存在偏见或冒犯性,建议替换 为更中性的表述;
避免委婉语:在谈论残疾时,应避免使用委婉语,因为这可能会被视为居高临下、冒犯或回避谈论残疾的一 种方式,如“handicapped”、“hearing-impaired”等,建议直接而尊重地描述个体情况;
特定术语的正确使用:如“late-term abortion”和“partial-birth abortion”,在医学有效性上具有争议,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更准确的术语或描述。
尊重个体偏好:强调在不确定受众偏好时,应倾向于使用更加普遍接受的术语,同时鼓励尊重个体的自我认 同和表达意愿,避免无意识地造成冒犯。“People-first language" 是一种更加包容、尊重和人性化的表达 方式,它鼓励我们在谈论他人时,始终将“人”放在首位,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和个体性。
Spirituality, Religion, Belief
宗教信仰一直是跨文化交流中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主动学习和了解不同宗教、文化和族群的习俗、信仰和 禁忌,对于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至关重要。本章节列举了多个与宗教、信仰及族群相关的敏感词汇,并提供了 更中性、更尊重的替代词汇,提醒我们在沟通中应避免使用这些可能引发冒犯或不快的用语,从而构建更加和 谐与包容的交流环境。
宗教信仰:“Bible-thumper”等词汇对信奉基督教的宗教人士具有贬损意味,建议使用“Christians”等 中性词汇替代。同样,针对犹太人的“Heeby”、“Kike, kyke”等词汇也被列为贬义,建议去除并重写。
种族与族群:“Kaffir”在南非历史中是对非洲人的种族侮辱,应被完全避免。其他如“raghead”对阿拉 伯人、印度锡克教徒等的贬损也应被替换为更中性的表达。
特定语境:“pow-wow”和“spirit animal”等词汇应仅在原住民语境中使用,或由原住民使用,以避免 文化误用。
节日与庆祝方式的表述:Christmas holiday; merry Christmas:避免使用特定宗教节日表示时间或假期, 建议使用“holidays; happy holidays”。
地域与文化差异:某些词汇的贬义性质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可能存在差异,如“Mullah”在印度对穆斯 林的侮辱,但在其他语境中可能无此含义。
Sexual Orientation, Gender Identity , Gender Relations
随着西方社会对于性别与性取向多样性的认识和接纳程度不断提升,LGBTQ+群体(即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 性恋者、跨性别者等及其相关群体)的权益日益受到重视。在构建包容平等社会时,更新蕴含性别偏见或过时用语至 关重要,以充分尊重个性的差异,创造包容尊重的语言环境,让每个人都能自由表达身份与性取向,无惧歧视。
性取向的现代表达:
告别旧词:放弃如“dyke”等可能带有冒犯性的词汇,改用自我认同的积极表达,如“queer”(注意在正 面语境下使用) • 积极标签:鼓励使用“LGBTQIA+ community”等包容性强的英文词汇来代表多元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群 体,以此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包容与和谐。
尊重个人选择:当提及他人性取向时,尽量使用他们自我认同的词汇,或采用中性描述;
性别认同的现代术语:
性别中立:推荐使用性别中立的词汇,如“business person ”代替“businessman ” 以减少性别偏见 ;
自我肯定:对于跨性别者,避免使用“sex change”等过时且可能引发误解的词汇,改用“genderaffirming”或“transgender person”等,因为许多接受手术的跨性别者认为自己是在肯定自己的性别, 而不是改变它。
非二元性别:拓展性别认同的边界,认识到性别不仅限于男女二元,可以使用“different sex/gender expressions ”来替代传统的“opposite sex”等词汇,以体现性别认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Age, Appearance, Socioeconomic Status
年龄不应成为定义个人能力的界限,外貌也不应成为评判价值的唯一标准,而社会经济地位更不应成为阻碍公 平与尊重的壁垒。通过增进对这些议题的理解与敏感性,我们努力营造一个环境,让每个人都能超越这些外在 标签,以真实的自我被看见、被尊重,共同促进一个更加包容、平等与公正的社会。
避免偏见与刻板印象
避免使用如“big-boned, chubby, plump”等对体型有贬损性的描述,以及“low-class people, the poor”等对收 入水平的贬低 ;
年龄表述:用“older adults, older persons”替代“the aged, the elderly”,以减少负面刻板印象 ;
社会现象描述:避免使用“illegal alien, illegal immigrant”,这些词汇对非公民居民具有贬损性 ;
住房状况:将“ghetto, the projects”替换为“low-income housing, low-income areas” ;
中性与准确性
社会经济状况:在描述社会经济状况时,采用中性且准确的词汇,避免任何可能引发误解或偏见的表达;
权力关系:在提及权力关系时,如非必要且非贬损性语境,避免使用“master”来暗示支配,改用其他更中性的词汇 ;
强调积极面
资源与能力:在交流中,更多地关注个体或群体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而非其缺乏之处,以激发正面能量和积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