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PM2.5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PM2.5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zjheart.com/index.php/2024/12/30/pm2-5%E6%98%AF%E5%A2%9E%E5%8A%A0%E5%BF%83%E8%A1%80%E7%AE%A1%E4%BA%8B%E4%BB%B6%E7%9A%84%E5%8F%91%E7%94%9F%E7%8E%87%E7%9A%84%E4%B8%BB%E8%A6%81%E5%9B%A0%E7%B4%A0%E4%B9%8B%E4%B8%80/

空气污染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危害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似乎大多数人对空气污染可以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这一事实充满惊讶,其实早在十几年前,许多学者即开始研究空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目前的观点认为污染空气中如各种酸、碱、胺、酚、苯以及尘埃、病原微生物、异种蛋白等。当污染物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后,就会对血管内皮造成缓慢、持续的伤害,从而使血管内膜加厚,发生狭窄,血压增高等,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影响心脑供血。也有观点认为空气中的PM2.5可以增加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率。

近期发表在柳叶刀子刊《柳叶刀星球健康》(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的一项研究表明,无论从低收入国家到高收入国家,长期暴露于室外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污染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中使用的数据来自长期开展的前瞻性城市农村流行病学(PURE)研究。总体上,研究发现,直径为2.5微米以下的空气污染物颗粒(PM2.5)浓度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所以心血管事件会增加5%。考虑到全球记录的的PM2.5浓度范围之广,这意味着该研究记录的所有心血管事件中有14%可归因于PM2.5的暴露。这意味着PM2.5已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图1 城市农村流行病学(PURE)群落位置和2009-2011年平均PM2.5的浓度(A)城市农村流行病学社区图。(B)基线是157436名城市农村流行病学参与者3年平均PM2.5浓度的直方图。

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调查了从2013到2018年21个国家35至70岁的157436名成年人,包括低、中、高收入的农村城市人口,并统计了这些人口所在地域3年(分别为2005,2010和2015年)的平均PM2.5值,平均为47.5ug/m3。

PM2.5浓度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非线性暴露-反应函数提示,随着PM2.5浓度的增高,发生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中风以及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与PM2.5浓度呈正相关,这其中属中风与PM2.5浓度的密切程度最高 (HR 1·07 [95% CI 1·05–1·10])。

相关亚组分析涉及了个体差异、地域、居住环境、收入高低、吸烟等因素。性别、吸烟史、教育程度及经济状况不同的人群发生由PM2.5导致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即使有差异,这种差异也并不明显,而既往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病人,发生由PM2.5导致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而即便城市中PM2.5的含量比农村高,但是发生PM2.5导致中风的风险反而降低。

之江心学评述:

PURE研究是一项基于21个国家的30-70岁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早在去年9月,柳叶刀即发表了两项基于PURE研究的最新成果。上文主要告诉我们PM2.5浓度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呈正相关,以及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由PM2.5导致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有意思的是,《柳叶刀星球健康》近期还发表了一篇评论,指出中国此次旨在遏制COVID-19疫情的干预措施改善了空气质量,减少了非COVID-19所致死亡,而这一死亡人数的减少可能超过了中国因COVID-19而导致的死亡人数,这似乎与上文遥相呼应。

原文:

Hystad P, Larkin A, Rangarajan S, et al. Associations of outdoor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157 436 individuals from 21 high-income, middle-income, and low-income countries (P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 Planet Health. 2020; 4(6): e235 – e245. doi: 10. 1016 / S2542-5196 (20) 30103-0

本文原文来自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