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别任性!医生提醒:这7类人不宜饮酒
春节别任性!医生提醒:这7类人不宜饮酒
春节假期,亲朋好友聚餐免不了要喝酒助兴。然而,饮酒过量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振玉提醒,以下7类人群不宜饮酒,同时提供了安全饮酒的建议。
过量饮酒到底伤哪儿?
胃遭殃!
空腹过量饮酒会使胃黏膜充血水肿。如本身有溃疡病,可致溃疡复发,甚至出血、穿孔等。
长期饮酒可使胃内酸性环境发生变化。由于细菌繁殖,亚硝胺类物质增多,可能引起胃癌或加速溃疡恶变。
伤心脏!
酒精会使心跳加快,增加心脏的氧消耗和负担;
使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肌进一步缺血,易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
使功能较差的心脏发生心力衰竭;
使血压波动,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小心肝!
酒精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如饮酒过量,可能会出现酸中毒。另外,长期过量饮酒,或将出现脂肪肝、肝硬化等。
这些人群不宜喝酒
- 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这部分人因为自身疾病的关系,如果喝酒会造成大脑过度兴奋、血管偾张、心跳加速、心律不齐等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引发血管痉挛或休克。
- 有胃、肠疾病的患者
这类人胃肠器官多少都有病灶存在,饮酒过量可能会造成消化不良、胃出血、胃炎、肠炎等疾病,严重者可能会大出血。
- 有肝脏疾病的患者
肝脏是人体的解酒器官。肝脏有疾病的人其解酒功能比一般人差,长期或者大量饮酒会诱发酒精肝等疾病。
- 有糖尿病的患者
喝酒会使得人体内的糖代谢紊乱,导致胰岛功能受损,引起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加重自身糖尿病症状。
- 睡觉打鼾的人
一般睡觉打鼾的人呼吸道都比较狭窄,酒精会让呼吸道的肌肉处于麻痹状态,酒后入睡容易造成呼吸道堵塞,出现窒息现象。
-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孕妇过量饮酒可能会导致婴儿畸形、智力迟钝,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死胎;哺乳期的妇女如饮酒,酒精会顺着乳汁进入宝宝的体内,造成宝宝醉奶。
- 其他不宜喝酒的人群
除了以上说的6点以外,还有婴幼儿、酒精过敏者等人群也不宜喝酒,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喝酒,导致严重的后果。
如果非想喝点酒,这些要点请牢记
喝酒别吃药
⚠️不管你吃的是什么药,喝的是什么酒,只要在吃药,就不能喝酒。
酒精影响肝脏代谢功能,使药物的代谢速度加快或减慢,可能会改变药物疗效或增加副作用的风险。同时,临床上一些药物会抑制ALDH2(乙醛脱氢酶2),使乙醇不能顺利代谢,造成乙醛蓄积,产生“双硫仑样反应”,致死率达10%以上。
特别注意
并非只有药和酒一起吞才危险,喝酒后3天内不宜吃药,吃药后7天内不宜喝酒。含有酒精的药品及食品也不可以,例如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气水、生腌海鲜、腐乳、辅料含有乙醇的注射剂等。
吃点东西再喝酒
喝酒前,可先食用一些高脂肪、高蛋白或高碳水类食物,既能避免醉得太快,也能减少酒精对食管、胃产生的直接刺激与损伤。
不要混着喝
各种酒混在一起喝,首先会让我们不自觉地饮酒过量。而且两种以上的酒混着喝还会表现出某种“协同作用”,对人体伤害更大。
饮酒要适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醒,如果喝酒,成年人一天饮酒的酒精量建议不超过15克。
喝得别太快
饮酒后,乙醇在几分钟内就能进入血液,只需30到120分钟,血中的乙醇浓度就可达到最高。喝得快会让乙醇浓度升高得快,很快就会进入醉酒状态。
别与碳酸饮料混喝
一些人认为酒中加入碳酸饮料可以稀释酒精浓度,也能让口感变好。其实,这样容易越喝越多,而且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会撑大胃的容积,加快酒精从胃进入小肠的速度,小肠比胃对酒精的吸收能力要强得多,所以更易醉酒。
医生提醒:饮酒需适量,切勿贪杯。春节聚餐时应控制饮酒量,避免空腹饮酒,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本文原文来自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