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 "亮剑"!显微手术为脊髓空洞症患者 "解锁" 康复新希望
神经外科 "亮剑"!显微手术为脊髓空洞症患者 "解锁" 康复新希望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近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神经外科·胸外科手术团队为一位脊髓空洞症患者成功完成醴陵市首例高难度显微镜下后颅窝减压术+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疗效显著,标志着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在脊髓病变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湘赣边脊髓空洞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李林(化名)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乏力,伴右上肢及右侧躯体无汗。一个多月前,患者感觉症状较前加重,并伴右上肢感觉减退,为求进一步治疗入住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神经外科·胸外科。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神经外科·胸外科主任杨秋荣和副主任医师黄鎏组织科室全体医师对该病例展开了全面充分讨论。
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脊髓空洞症、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高血压病。
考虑患者症状持续加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存在引发严重感觉和运动障碍的风险,需尽快手术消除引起脊髓空洞的病因,引流空洞内的异常液体,减轻脊髓压力,修复脊髓损伤,以减轻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为评估围术期风险,邀请神经内科、放射科、麻醉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进行MDT会诊。
神经外科·胸外科手术团队为患者在全麻下进行了显微镜下后颅窝减压术+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的手术技术,手术团队在术中精细操作,去除部分颅骨,扩大后颅窝空间,解除对小脑扁桃体的压迫,切开硬脑膜,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力。在麻醉科(手术室)的密切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安返病房。
术后,在神经外科·胸外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及有效康复训练下,其症状明显改善,恢复良好,未发生并发症,生活质量提高,现已顺利康复出院。
(▲术后复查)
健康科普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脊髓病变,是脊髓内发生异常扩张,形成管状空腔,导致脊髓内部结构受损,严重影响正常神经功能。
主要症状
疼痛与感觉异常:
脊髓空洞症患者常常会在颈部、肩部、手臂或手部等部位出现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单侧或双侧,间断出现或持续存在。同时,患者还会有麻木、刺痛、烧灼感、寒冷感、蚁走感等感觉异常。肌肉无力与萎缩:
病变部位支配的肌肉会出现无力的情况,比如上肢抬起费力、手部握力减退、下肢行走困难、容易跌倒等。随着病情发展,还会出现肌肉萎缩,可出现“鹰爪样”手、“蚓状肌”等,严重时可能出现瘫痪。自主神经损害与延髓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增大,一侧皮肤粗糙、出汗异常等自主神经损害症状。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后颅窝减压术、空洞切开引流术、脊髓空洞转流术等。
预防
早发现早治疗:
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诊。若能尽早进行手术治疗,症状就能得到有效控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作息规律,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合理饮食,营养均衡。预防感染和外伤:
避免感冒、发烧等,防止病毒、细菌侵犯神经系统。注意安全,防止脊髓受伤。保持乐观心态:
避免情绪波动,减轻心理压力。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