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超声报告解读|让你不再为“结节”色变
甲状腺超声报告解读|让你不再为“结节”色变
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的体检异常,很多人拿到超声报告后都会感到困惑和不安。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甲状腺超声报告的关键信息,帮助您正确理解检查结果,不再为“结节”色变。
甲状腺是身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维持体温的重要器官。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甲状腺结节这一名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很多人拿到甲状腺超声报告后会感到困惑与不安。今天,我们来聊聊:面对甲状腺超声报告应该怎么看?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简单说,就是甲状腺内部的小疙瘩。大多数结节是良性的,但少数可能是恶性的。超声检查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重要手段,通过超声波来观察甲状腺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以及血流情况,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解读超声报告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看报告的“描述部分”,这部分会详细描述甲状腺的大小、形态以及内部的回声情况。正常的甲状腺应该是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回声均匀的,如果报告中出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或者“回声不均”“纵横比>1”、“砂粒样钙化”、“包膜外侵犯”等描述,则需警惕甲状腺异常的可能性。
接下来关注报告的“诊断部分”,医生会根据超声图像给出初步诊断。常见的甲状腺问题包括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炎等,如果报告中提到了这些诊断,需要进一步咨询医生,了解具体的治疗方案。
此外,报告中的血流情况也需留意,甲状腺的血流情况可以反映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如果血流丰富,可能意味着甲状腺功能亢进;如果血流减少,则可能意味着甲状腺功能减退。
中国版本的C-TI-RADS(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为六类,随着类别的升高,恶性程度逐渐增加。
1类:即正常的甲状腺组织。超声报告显示甲状腺大小和回声均正常,无结节,无囊肿或钙化的发生。
2类:一般常见于甲状腺的囊肿,并且囊肿大部分是良性的,发生恶性的风险极低,只需定期随访和复查超声即可。
3类:一般是囊实混合性结节或实性结节,恶性风险小于2%,如果结节不是非常大,可以定期观察,三到六个月进行一次超声复查。
4类:为性质不明的可疑结节,此类结节的恶性风险在2%-90%之间。
(1)4a类:恶性风险为2%-10%
(2)4b类:恶性风险为10%-50%
(3)4c类:恶性风险为50%-90%
5类:恶性风险在90%以上,高度怀疑恶性结节,需要及时咨询医生,根据建议穿刺活检取病理或直接治疗。
6类:已经做过穿刺活检,已诊断为甲状腺结节恶性,即确诊为甲状腺癌。
专家强调,超声报告只是医生诊断甲状腺病变的一种方式,由于医生的经验、诊疗习惯不同,得出的诊断结果因人而异。因此,当发现甲状腺结节时,患者无需过度焦虑。事实上,大部分结节都是良性的,即便是恶性结节,通过手术或微创治疗也能实现很高的治愈率,通常不会对患者寿命造成影响,患者只需保持定期检查,以监测结节的变化,并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随诊即可。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