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浮生六记》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述性散记,由清代作家沈复(1763—1838前后)撰写。全书共六卷,每卷一篇,但现存最早版本仅存前四卷,后两卷为伪作。该书版本众多,重要的版本包括1923年俞平伯校点本、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本等。
尽管《浮生六记》采用第一人称自述体,但其情节和描写颇具小说韵味,因此常被作为广义的文言小说来阅读和研究。作者思想开通,很少道学气,全书总的倾向是进步的。
第一篇《闺房记乐》主要记述作者与其妻子陈芸自定婚前后直至婚后一段时间内,互相爱恋、情投意合的情景。笔墨生动,情态宛然。第二篇《闲情记趣》主要记述沈陈夫妇二人对于花卉、园林等景物、艺术的爱好。第三篇《坎坷记愁》主要记述沈氏夫妇由于不得父母家人之心,逐渐贫困潦倒以至于家破人亡、生离死别的情形。第四篇《浪游记快》主要写沈复做为一个幕宾随宦漫游各地观山乐水的情趣,也反映了某些人情世态。第五篇《中山记历》原记作者做为随员出使琉球的经历。第六篇《养生记道》管贻萼题诗说: “白雪黄芽说有无,指归性命未全虚。养生从此留真诀,休向嫏嬛问素书。”可见其内容梗概。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沈陈两人感情率真,是带有追求个性自由色彩的人物。但平心而论,他们的生活态度带有所谓魏晋风度,忘情于诗酒林泉,而较少关心整个社会,因此,其反封建的程度是有限的,还算不上是“叛逆”。尽管如此,他们也不见容于社会,终于演成悲剧。由此可见,当时的正统观念和封建礼法的反人道的“吃人”本质。本书反映了当时中下层知识分子悲惨遭遇的一个侧面,象陈芸这样的才女被当时的社会所埋没、所吞噬,也是一个普遍现象。书中的某些内容,与当时的《儒林外史》、 《红楼梦》、《西清散记》、《耳食录》等书,可以互相印证,互相补充。
本书语言清新朴素,能把作者自己的真心实情坦露给读者,毫无道学的虚伪气和矫揉造作之处。人物描写也颇见功力,不仅几个主要人物写得栩栩如生,风致宛然,就是一些出场不多的次要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往往也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作者描写人物,主要着力于生活细节的渲染,重在传神。既能写出人物的性格,也能写出人物的情态和心态。这里再引两小段描写心态的, 以见一斑。
及登舟解缆,正当桃李争妍之候,而余则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
入房,芸起相迎,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
前者写新婚初别时的感受,后者写别后重逢时的感受。这种切身的真实体验,是别人所不曾写也写不出来的。在结构上,每篇都有一个主题,大体上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或者以类相从,但写的绝大多数是不相连属的生活琐事,只是偶而前后有些照应。所以,这种结构似在有意无意之间,若有若无,达到了那种“无技巧的技巧”的高境界。
总之,本书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是当时的散文(或小说)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