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第三方测评,“新种草”还是“搅局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第三方测评,“新种草”还是“搅局者”?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CLR95V0512A3H0.html

随着“双十一”的火爆开幕,各类产品营销活动也加足马力,一种特别的“种草”方式也活跃在各大社交、电商平台,即“第三方测评”。它既不需要粉丝口碑的佐证,也没有官方质检背书,只需公布“×××黑红榜”“十款热门××测评”“××必买推荐”……这些测评内容多样,大到楼盘、汽车,小到手机数码、辣条零食,几乎“万物皆可测评”,先吸引一波消费者关注,然后通过测评内容引流,提升产品曝光度和可信度。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近日,中消协发布提示,提醒消费者理性审视消费需求,切勿迷信“第三方测评”等“种草”流量。中消协指出,“第三方测评”通常是指未取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组织或者个人,宣称通过自身测试、测验、体验或引用对比专业检测结果、分析调研数据、表达主观使用感受等方式,为消费者购物提供参考。然而,这种测评方式也可能因“跑偏”“变味”而误导消费者。

测与评真的可信吗?

记者梳理发现,在“第三方测评”快速发展的这几年,经历了资质从有到无、测试从实到虚的变化。作为初生代的大V测评号,如母婴产品领域的“老爸测评”、数码类的“小白测评”等,都收获了一众粉丝。这些测评号的共同点是,通过官方证明或实证数据,得出了有一定根据的结论,结合消费者的长期反馈,与其验证性方向一致,没有过多“入坑”“翻车”之嫌。

然而,随着各类测评号、测评博主的兴起,“第三方测评”看似花式炫技,实则糊弄、应付。比如,一位博主在测评沐浴露类产品时,虽然穿起白大褂,将各类沐浴露成分放入医用烧瓶中进行实验,但并未给出相关具备资质的检验证明,也未出具自测实验的可靠性来源,仅在屏幕边缘打上“非医疗着装与医疗建议”一行浅色小字。更有甚者,为了抹黑、诋毁某款产品,展示产品过敏、无效、无故损毁等视频,宣传“智商税”“谁买谁后悔”……

背后的高利润产业链

相关专家认为,产品测评的概念是严格的法律定义,需要有资质的机构支撑;同样,机构的义务是检测,不能对产品作出评价和定性。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违反了法律制衡的原则。

2023年,中消协发布《“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近八成消费者在购物前经常会在网络上搜寻相关产品的“第三方测评”,而通过对12个互联网平台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调查发现,55.7%的账号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模式,难保其公正性。

曾在MCN机构工作的小陈透露,运营“测评号”是电商的陪跑套路之一。“即使被送到正规机构检测,也可能带有主观引导或暗示。”他指出,商测一体是业内的普遍现象,“真测评”每次送检的成本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持续运营,除非该“测评号”流量在第一梯队,带货能力极强,否则含软广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何监管“搅局者”?

“第三方测评”属于新生事物,目前市场监管方并没有出台明确的制度和政策,但地方标准已在不断跟进。今年3月,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第三方测评工作指南》团体标准,从测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测评方法、测评程序、结果发布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强调“不得进行虚假测评或误导消费者”“确保测评流程的合规性和可追溯性”。

相关专家呼吁,对“第三方测评”的乱象应尽快加强政策、法律监管。特别是在检测资质与测评发布的门槛上,应设置相应的准入标准和追责制度。对于因“第三方测评”造成的商业损失和权益侵害,应尽快建立主体责任落实制度,加强平台监管、稽查处罚。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超敏指出,司法实践中,很多第三方测评因进行片面比对、虚假宣传,测试方式缺乏客观统一标准,比对结果缺乏事实和科学依据,测评的相关数据缺乏科学性、可靠性和权威性,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构成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同时,“拉踩式测评”踩一捧一带有较强的负面评价效果和误导性效果,超出了正常商业宣传所允许的范畴,可能会涉嫌名誉权侵权或不正当竞争,严重的还有可能涉嫌刑事犯罪(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她还强调,如“第三方测评”通过附加购物链接的方式推销商品或服务的,还有可能会涉嫌违反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并因此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中消协也对消费者发出提醒,在浏览相关测评信息时,对于评论吐槽意见较多、带货推销倾向明显甚至有失公允的,要及时搜索查证、自觉远离;针对偷换测评概念、测评结果自相矛盾等涉嫌误导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可保留证据向相关互联网平台和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举报,依法主张自身权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