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KTV释放压力说起
从KTV释放压力说起
很多城市都有KTV,就是人们唱歌的地方。不但装修豪华,而且音响效果好,服务也不错,吸引很多人到里面唱歌。
一些人认为在家就能唱歌,没必要到KTV中去消费,况且KTV中的消费等级并不低,一个小时几十块钱,甚至有的一个小时上百块钱,倘若加上酒水零食之类的,就更贵了,如果加上陪唱的妹子,花费更多。在家就能唱,甚至想唱就唱,走路的时候也能唱,没必要到KTV中去唱歌,也就没必要花费那些闲钱。其实这种理解比较朴素,并不一定贴近现实。倘若人人都能在家里唱歌,走路的时候唱歌,就没必要到KTV中消费,那么KTV就没有存在的理由。而事实上遍地都是KTV歌厅,都有人进去消费,是不是人们有那部分闲钱,或者真的喜欢唱歌?
当然不是。喜欢唱歌的人一般会自己唱,不会到KTV中唱歌,当然也有一些选秀的歌手,或者参加节目的人要唱歌,就要到KTV中去练歌。 KTV被当成了练歌房,供一些唱歌的人使用,却并不一定那么专业。真正的练歌房有更加专业的录音设备和音响设备,有更加专业的麦克风,甚至还有专业的老师指导,而KTV中只有音响、点歌机、麦克风,即便有陪唱的妹子,也不一定让唱歌的人发挥很高的水平。有一些五音不全的人到KTV中唱歌,唱得别人大倒胃口,但他们自己却很陶醉,认为唱得不错。恭维他们的人一个劲儿地夸赞他们,让他们感觉很好。其实KTV中的唱歌只是一种表现形式,甚至可以释放压力。一群人喝了酒,就到KTV中唱歌,随着酒精麻醉的劲儿吼出来,就把压力释放出来了,感觉浑身轻松。虽然他们唱的可能跑调,可能比鬼哭狼嚎还要难听,但相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是一种压力的释放,可以获得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当然不喝酒的人也可以到KTV中唱歌,不管唱得好还是不好,都可以暂时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情绪,变得浑身轻松,精神愉悦。
一群人谈生意的时候也可以到KTV中唱歌,唱几首歌之后情绪就出来了,也就增进了感情。当情感融洽的时候,生意也就好谈了,不然很可能遭遇冷场,或者出现谈不成的场面。本来汉族并不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汉族人不一定喜欢唱歌,也不一定喜欢跳舞,但他们平时喜欢听歌,听多了以后似乎就会唱了,要到KTV中展示一番,获得亲戚朋友的称赞,或者获得同事们的赞许。在KTV中露一手之后,会让人刮目相看,同时形象大变,压力释放了,精神爽朗了,也获得了别人的认同,有什么比这样的感觉更好的呢?
一家人聚会的时候也可以到KTV,每一个人都唱一首歌,秀一把,不但释放了压力,而且增进了团结。平时一家人工作忙,学习忙,没时间交流,而到KTV中通过唱歌就可以实现交流,可以释放一些工作或生活中的压力,甚至有人唱着唱着就哭了,情绪释放出来也就痛快了。可以说KTV中唱歌是释放压力的一种好的形式,比较文雅,不会产生暴力情绪,也不会损坏物品。倘若人们在家中大喊大叫,就会形成扰民效应,被邻居举报,就会被警察警告。在大街上大吼大叫也不行,容易被人看成精神病患者。当城市化进程完成之后,很多人都进城了,住进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虽然空间有一些狭小逼仄,但人们习以为常之后,就会认为这种空间很正常,适应了就好了。其实他们根本没有适应狭小逼仄的空间,经常感到压抑,同时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让他们感到压力,却并不能有效释放。即便平时看电视、玩手机,也不一定完全释放了压力,因为没有身体参与,没有太多的肢体动作,只是动动脑子,效果不一定好。而到了KTV中唱歌,可以唱自己感兴趣的歌,通过歌曲的情感陶冶身心,甚至可以大吼大叫,实现情绪的释放,压力也就不复存在了。
KTV包房有很强的隔音效果,也有不错的音响设备,可以供人们发泄情绪,但这种发泄并不是打闹,也不是摔东西、拳击,而是通过唱歌来发泄,即便是大吼大叫也可以发泄。在这样一种文雅的发泄方式下,人们会乖乖掏钱。KTV中的服务项目不少,服务生会给人们上一些果盘,上瓜子花生,上啤酒饮料,上一些小零食,这些都是要收费的,当然还可以让人们点一些陪唱的妹子,花钱更多,却可以让人释放压力。而真正喜欢唱歌的人,并不一定到KTV中消费,而是会随时随地的哼唱,却不会大吼大叫。想要大吼大叫的时候,就到野外去吼叫,因为在城市里已经找不到吼叫的地方了,除非到隔音效果很好的KTV中去吼叫,才可以有效释放不良情绪。古代一些高士有长啸的本事,其实就是一种高亢嘹亮的吼叫,有歌唱的发声技巧在里面,尤其是在高山上长啸,山谷回响效果很明显,不但可以释放不良情绪,而且可以养生,可以形成很好的回音效果,有一定的美学特征。或许,那个时候的高山深谷就是古人的KTV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