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为心灵赋能!
运动,为心灵赋能!
随着现代健康观念的不断普及,运动健身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经历了新冠疫情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运动如何为我们的身心赋能。
毛泽东同志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讲到:“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增强体魄,还可以磨炼意志,改善精神面貌,更能为心灵赋能,让我们收获快乐。
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助益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带来生理上的有益变化的同时,它也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我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生长“快乐”激素
科学研究发现,在一定强度的运动后,我们的大脑会发生显著的神经生化变化。脑内会分泌内啡肽,这是一种天然的止痛物质,能够减轻焦虑和压力。还会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BDNF),它有助于身体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是一种与奖赏和愉悦感相关的神经递质。此外,还有血清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均有助于人们产生欣快感,改善情绪。
提升认知功能
长期运动可以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产生积极影响。研究表明,长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大脑海马体的体积。海马体是大脑中与记忆相关的区域。运动还能增加心脑血管的收缩性和渗透性,有助于提升神经纤维的传导性。运动过后,人们会感到头脑更清醒,注意力更集中,认知功能有所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就感满满。
改善不良情绪
运动具有情绪调节作用。规律的运动还有助于调节生物钟,提高入睡质量和睡眠深度,从而改善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能明显改善焦虑状况,有利于更好地应对白天的生活压力。
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运动,可以起到宣泄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跑一次步,打一场球,练习搏击等,可以帮助人们把情绪能量以另外一种健康积极的方式排遣出来,并将注意力从关注内心的情绪体验,转变为关注外部世界。
磨练意志品质
坚持每天运动,或者完成既定的锻炼任务,可以锻炼人们恒心和毅力,提升自律性。具有良好自律性的人更容易成功,也总是更快乐。
此外,在运动中,人们经常需要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参加过马拉松或极限运动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一旦突破某个极限,就会获得强烈的高峰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运动,给身心赋能呢?
运动建议
- 每次一小时:《柳叶刀》的一项研究表明,从时间长度来说,一周3
5天,每天1次锻炼,收益最高。每次锻炼的最佳时长应该在4560分钟之间,少于45分钟,效果减弱,大于60分钟,没有更高收益,而且会产生负效应。
- 中等强度:运动量最好维持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最简单的衡量指标就是运动时达到最大心率的65%—70%之间。可以选择慢跑、游泳、打球、搏击等运动方式。
适度运动:确保在过度运动之前停下来,因为运动过量会让我们感到筋疲力尽,大脑将这种活动标记为不愉快的事情,让人们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很难再坚持下去。
贵在坚持:运动应适量、适度,且循序渐进,把握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结合;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安全有效、不疲劳、不受伤的运动原则。运动贵在坚持,坚持运动才会感受运动的效果与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