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福建:中国唯一“蛇的后代”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福建:中国唯一“蛇的后代”文化传承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ourchinastory.com/zh/13885/%E8%B6%A3%E8%AB%87%E4%B8%AD%E5%9C%8B%E6%96%87%E5%8C%96%EF%BD%9C%E4%B8%AD%E5%9C%8B%E5%93%AA%E5%80%8B%E5%9C%B0%E6%96%B9%E6%9C%80%E6%84%9B%E8%9B%87%EF%BC%9F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往往被视为神秘而神圣的象征。特别是在福建地区,这种象征意义尤为突出。福建人自古以来就将自己视为"蛇的后代",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体现在当地的许多民俗活动中。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福建地区的蛇文化传统,了解这些独特而神秘的民俗活动背后的故事。

蛇年将至,让我们来谈一谈有关蛇的中国文化吧!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但南方有一地,自古以来还认为自己是“蛇的后代”,究竟是哪?又有甚麼“蛇”文化?

这个地方就是福建了。

福建最早的名称是“闽”,其土著居民在历史上称为“闽越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闽,东南越,蛇种。”意思是说地处东南的古闽越人,把蛇作为图腾,称自己为蛇的后代。

闽越人经常在青铜器、陶器及其他工艺品上雕刻蛇形纹饰,这被认为是他们崇拜蛇的具体表现。在福建出土的文物中,青铜器上便出现蛇形雕刻,象征蛇在当地的神圣地位。

闽越人还会兴建蛇王宫、蛇王庙,把蛇作为神来供奉,祈求消灾解难。福建在晋代已设有神庙,《搜神记》记载:“庸岭下北有巨蛇,长八丈余,围一丈,里俗惧以为神,立庙祀之。”

关于蛇的民俗活动福建也有不少,当中规模较大且延续至今的便有三个。

元宵游蛇灯迎新岁

在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每年元宵节前后,即大约正月十五至十七左右,都会举行大型的“元宵节游蛇灯”活动。

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每年元宵节都会举行盛大的“元宵节游蛇灯”。(图片来原:中国文化研究院网站)

蛇灯是由蛇头、蛇身、蛇尾组成。蛇头和蛇尾是用竹篾扎成一个框架,再用彩纸裱糊装饰,内为空心,外边画着鳞甲。蛇头高约2.5米,张嘴吐须,口衔宝珠,双眼有神,恰似神龙。蛇身则由一块块灯板连接而成,每块灯板长约2米,宽约0.2米,每块板上放置三盏斗形灯,内燃蜡烛,四周贴剪纸图案或题写吉祥语句。

灯会中,村民列队整齐牵引竹蛇板,像游蛇一样穿梭大街小巷,蛇灯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燃放爆竹相迎揖拜。在黑夜中,蛇灯就像龙一样生猛,舞动起来威风八面,迎接农历新年的来临。

七夕节“与蛇共舞”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樟湖镇举行的游蛇节,更会“与蛇共舞”。

这一天,闽江畔的蛇王庙响起钟鸣锣鼓之声,村民将一条奉为“蛇王”的巨大蟒蛇和蛇神“连公”从当地蛇王庙请出,一番祭祀后,开始在镇上巡游。

巡游时,村民以号声开道,抬着神像和“蛇王”的队伍沿着镇区主街道开始出游。巡游队员不少都手持一条蛇,小的有拇指粗,大的有成人大腿粗细,或盘于胸前,或绕于颈上,情景不免惊吓,然而沿路村民都争相亲近,祈求蛇神赐福,来年顺景。沿路的村民则沿途放鞭炮,鞭炮声、号声与叫嚣声震满天,场面十分壮观。

游蛇完毕后,巡游队伍便将手上的蛇逐一一放生到闽江之中,放归大自然。

拍胸舞“捶胸顿足” 声越大越威风

闽越人崇拜蛇,还体现于“拍胸舞”,它已是福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舞蹈之一。

闽越人的“拍胸舞”,舞者通常为男性,跳舞时坦露上身、拍打身体,做出七种不同声响,声响越大越有气势。头上的草绳象征蛇。(图片来原:视觉中国)

拍胸舞又称为“打七响” 、“打花绰” 、“乞丐舞”,主要流行于闽南地区,以赤膊拍胸为主要特色。舞者为男性,以草绳扎成蛇样像头箍戴在头上,赤膊上身及双足,舞步粗犷威武。

跳舞时,他们强调击出声响,基本动作有“打七响”,透过头、颈、手、脚等协调,制造出击拍胸、肋、腿、掌等七种声响。过程中,舞者捶胸顿足,揉合节奏、乐感、力度、弹性、速度、气质与控制力,表现出闽越人原始生活的面貌。

到今天,樟湖镇仍保留着古朴的蛇王庙,完整的游蛇灯等民俗活动,备受国内外专家的推崇。2005年樟湖崇蛇民俗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延伸阅读:趣谈中国文化|为何“四面楚歌”会使项羽大惊?

我要回应
相关标签
趣谈中国文化春节

文化精华文化百科

趣谈中国文化 |“四海为家”竟是赞美皇上之词?


乐活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正月十五偷青菜? 大湾区“闹元宵”花款多


文化精华文化百科

趣谈中国文化|缠足为甚麼叫“三寸金莲”?真的只有“三寸”?

文化百科文章

趣谈中国文化|“正月十九燕九节”与丘处机有关?

中国文化通识|“元宵”和“汤圆”由来大不同?

春节|2025年起 连续5年没有“年三十”?

趣谈中国文化|12月31日是除夕还是跨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