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管结石饮食指导:从形成机制到具体建议
肝胆管结石饮食指导:从形成机制到具体建议
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其形成与饮食结构、胆汁淤滞和胆道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预防和治疗肝胆管结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肝胆管结石的饮食注意事项。
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有以下三个特点:
- 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与饮食结构有关
进食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β-葡萄糖醛酸酶抑制物葡萄糖二酸1-4内酯的含量减少,有利于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且不溶于水,容易发生沉淀,是形成结石的基础。另外经长久的研究证实胆石间质是以糖蛋白为主的黏液物质,是黏合胆石各种成分形成胆石的框架和基础。
- 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与胆汁淤滞、胆汁动力学的改变有关
研究发现,肝内胆管结石尤其是多发结石的形成与胆管狭窄、胆道梗阻相关,而胆管狭窄多与免疫和胆管发育异常关联。当胆管狭窄、胆道梗阻时,就会发生胆汁动力学改变,造成淤滞的胆汁、细菌感染、游离胆红素沉淀,加之黏液脓性物的参与就形成褐黄色胆泥,进一步加重胆道梗阻促使胆石的形成。
- 肝胆管结石的形成与胆道感染有关
胆道感染,特别是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可产生细菌源β-葡萄糖醛酸酶,使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在胆道感染时胆管炎性黏液物质增加,凝聚作用增强,加以有钙离子等参与则形成以胆红素钙为主的胆管结石。
另外,肝胆管结石中的细菌含量也较胆固醇结石为多,并且肝胆管结石伴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在临床上的比例较高,都从不同侧面说明胆道细菌感染与肝胆管结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肝胆管结石饮食要注意什么?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要少吃多餐,饮食要营养丰富,少油腻,口味适当,容易消化。
要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低脂肪,对于新鲜的鱼类和瘦肉、蔬菜水果等可以多吃。这样便于维生素的补充。另外主食为大米的话不仅可以增加营养还能起到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适当食用利胆的食物可以增加胆汁的分泌量,也有利于肝细胞再生,便于小结石和泥沙样的结石引流排泄,还能减少新结石的形成。
限制胆固醇的摄取量。绝对不能吃内脏、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不能吃易产生气体的食物,不能食用加工食品和高糖分的食物。
牛奶只限于饮用脱脂奶。烹调。口味尽量清淡,调味料应有所节制。不能吃辣椒、咖喱、芥菜等具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忌酒及咖啡、浓茶。
对于刺激的食物要少吃或者不吃,如酒这类东西最好远离,因为这些会促进胃液分泌的食品,胃液会刺激胆囊收缩,增加结石的发生。
早中晚三餐的食用时间每天要在差不多的时间,不能有的时候吃的早,有的时候吃的晚,甚至有的时候不吃。当胆汁排泄不规则的时候,胆囊中的胆汁很容易凝固成肝内胆管结石。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