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ctional Patterns:一种创新的运动训练方法
Functional Patterns:一种创新的运动训练方法
Functional Patterns(功能性模式)是一种创新的训练方法,通过模仿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动作来提高人体性能和改善生活质量。这种方法强调肌肉对称平衡,旨在帮助人们在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更加自由和轻松。本文将深入介绍Functional Patterns的训练理念、历史起源、基本原则和主要训练模式,以及如何将其整合到日常训练中。
什麼是Functional Patterns?
Naudi Aguilar观察到人类社会快速发展,但身体却开始退化。他思考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人身体的影响,并于2009年创造了Functional Patterns这一训练方法,以提升人体能力。
Functional Patterns以人类自然动作模式为训练基础,如行走、跑步和投掷等。其目的是更有效地提升运动表现和生活质量,创造肌肉对称平衡,使人们能够更自由地运动,改善体态,减少身体疼痛。
Functional Patterns的定義
FP模仿和优化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动作模式,如行走、跑步和投掷。在这些动作情境下,通过多种负重方式来刺激和挑战身体,以优化动作和功能。
作者个人经验与心得
作者于2019年开始学习FP,通过线上课程和Human Foundation的学习收获颇丰。FP的动作模式具有高度可组合性,身体动作可以自由串连和设计,同时可以根据优化目的进行排列组合,有利于身体探索和体验新的动作模式。
对于从事健身和自由重量教学约五年的作者来说,FP的动作元素开启了一个新的思考模式,扩展了对训练的认知。FP的训练系统不仅在动作设计和变化上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还为作者作为教练打开了新视角,促进了在结构手法、费登奎斯等领域的学习。
Functional Patterns的歷史和起源
創始人的背景
創辦人Naudi Aguilar觀察到人類在現代社會中出現的各種身體問題,如疼痛、姿勢歪斜、訓練後需要治療等。他認為傳統的訓練方法不足以應對這些問題,因此開始研究人體自然的運動模式,創立了Functional Patterns。
發展
Functional Patterns的官方網站展示了各方面的訓練成果,包括孕期產婦、下背痛患者、長者、脊椎側彎者的訓練對比成果。Naudi Aguilar通過網絡線上課程與實體認證培訓營在全球推廣FP,並開發了專門的訓練設備和器材。FP訓練師在世界各地設立了專門的訓練中心,提供專業的一對一訓練課程。
Functional Patterns的基本原則
基本原則
- 功能性優先:FP的訓練專注於提升人體的功能性與實用性,讓身體可以應付運動與生活中的挑戰。
- 動作目的:訓練動作與身體的動態表現有關,或與日常活動或運動需求直接相關。
- 個性化訓練:FP訓練動作是根據每個人需要提升的身體功能設計的,並根據學習者的進步和反饋動態調整訓練方法。
- 全面發展:FP訓練同時注重提升協調反應、力量、靈活性和平衡性,確保身體能力的全面發展。
- 核心訓練:FP將核心的動態穩定性放在訓練的中心,強調在動態動作中的核心韌性與能力表現。
Functional Patterns的主要訓練模式
Functional Patterns在健身產業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但同時也引發了一些爭議。要客觀看待FP的訓練思維,需要回歸其目標:解決人類在現代社會中生活型態導致的身體運動能力退化問題,為人們帶來對稱性和肌肉平衡,使他們擺脫疼痛,更好地運動,並為生活做好準備。
深蹲模式
在FP的觀點中,深蹲動作相對無效,因為過度擠壓和拉扯髖關節組織可能帶來風險,導致身體無法有效轉換自然動作。FP更推薦使用步態來增進跑動及髖腰的連動能力。
髖關節鉸鏈模式
FP大量運用髖關節鉸鏈模式來舉起重量,例如舉起藥球、啞鈴的擺盪與髖腰配合的動作模式,以增加身體學習動作的可能性與靈活性。
弓箭步模式
FP結合步態的推拉方法,利用弓箭步的蹲跳交替來強化下肢與上肢的連結,同時訓練單腳動作模式,使身體更加協調,並適合變化成各種動作模組。
推動模式
FP通過不同面向的阻力來源,增加推的訓練面向,使訓練更加自由靈活。
拉動模式
FP通過不同面向的阻力來源,增加拉的訓練面向,使訓練更加自由靈活。
旋轉模式
FP設計出多種結合上下肢推拉和特定旋轉動作的模式,這些動作可以應用在拳擊、踢技、跑步等不同需求中。
步態模式
FP在動作練習中加入步態,推拉與步態的結合、跳躍與步態的結合等,增加動作的靈活性。
搬運模式
FP利用全身組織協同能力來搬運藥球,提升全身力量協調與脊椎的連貫。
如何將Functional Patterns整合到日常訓練中
由於現代的坐式生活習慣,FP是一個值得挑戰的訓練技術。FP的學習從基本推拉、站姿、棒式等動作開始,逐步進階至串聯全身的動態模式,甚至在動作中加入速度和發力的練習。
然而,FP是一個非常個體化的訓練方法,建議尋求專業人士的評估與建議。台灣的FP教學在台北、高雄、竹北有專門的訓練中心,建議有興趣的人直接體驗嘗試。
Functional Patterns的益處與挑戰
Functional Patterns的益處
- 整體性訓練:FP動作設計多元,強調全身協同運動,提升全身的力量、平衡、靈活與協調性。
- 動作模式模擬:通過模仿日常生活和運動中的自然動作,提高日常活動效率和安全性。
- 動態的核心穩定性:強調脊椎動態的核心穩定能力,有助於提升表現,減少受傷風險。
- 運動分析技術:運用3D動作紀錄和人體力學分析等現代影像技術,幫助評估和改進運動模式。
- 身體自我認識:訓練FP能促進學習者對自己身體運動模式的深入認識,包括體態、動作能力以及速度爆發等能力。
Functional Patterns的挑戰
- 初學相對有難度:人類的自然動作實為複雜的排列組合,初學者需要掌握複雜的動作模式和協調技巧,可能感到困難和挫折。
- 需要專業指導:需要有豐富教學技術的教練指導,這會增加學習成本。
- 器材專業需求:動作模式的多元化設計需要特定器材,如Keiser或FP生產的機台,這可能限制在家或一般健身空間的訓練。
- 難以量化:與傳統力量訓練不同,FP的成果更整體,不易通過現有的測試與數據來量化。
- 教練要求高:需要教練具備良好的經驗和溝通能力,以清晰說明複雜的動作細節。
總結
Functional Patterns為健身領域提供了創新的思維,也提供了一種新的訓練選擇。然而,學習這個訓練方法需要專業的教練指導及個人化細節的調整,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有一定程度的難度與挑戰。
在台灣,Functional Patterns在台北、高雄、竹北有專門的訓練中心,建議有興趣的人直接體驗嘗試。同時,也建議保持開放的頭腦去體驗任何訓練方式,唯有真實的去體驗、感受、投入,才是選擇要不要長期訓練下去的最佳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