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男子发明“烧水汽车”,称83升水能跑3000公里,上市前却离奇去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男子发明“烧水汽车”,称83升水能跑3000公里,上市前却离奇去世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89P9QR505566R1N.html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发明家斯坦利·迈耶声称发明了"水燃料汽车",宣称只需加注83升水就能行驶3000公里。这一惊人的发明曾引起全球轰动,但最终却以欺诈罪告终。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位发明家的传奇故事及其背后的科学真相。

斯坦利·迈耶的"离谱"发明

斯坦利·迈耶,一位来自俄亥俄州的发明家,从小就对科学与发明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痴迷于能源领域的研究。上世纪70年代,中东爆发石油危机,美国经济遭受重创,汽车产业首当其冲。1975年,美国汽车销量直线下滑近20%。迈耶敏锐地意识到,要彻底解决这一困境,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动力来源,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他开始孜孜不倦地钻研水能源的开发利用。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迈耶终于研制出了一款名为"水燃料电池"(Water Fuel Cell)的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解水的方式,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再将富氢燃料导入汽车发动机燃烧产生动力,排放的则是无污染的水蒸气。

迈耶信心满满地宣布,使用他的技术,一辆普通汽车只需加注83升水,就可行驶3000公里。这个惊人的消息立即在全球引起轰动。如果汽车真的能用水来驱动,无疑将是一场革命性的突破,它意味着人类将彻底告别昂贵且有限的化石燃料,迎来清洁环保的新能源时代。

作为发明人,迈耶迫不及待地对外宣传他的"水燃料汽车"。很快,各大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一时间"水能驱车"的话题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不少商界和政界人士也对此技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向迈耶投以橄榄枝,希望能参股其中,早日将产品推向市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石油大亨更是开出1亿美元的天价,想要买断迈耶的专利技术。然而这一切,却被这位固执的发明家一一回绝,他坚信他的发明属于全人类,不能为了金钱而出卖。

"水燃料汽车"真的靠谱吗?

尽管迈耶的豪言壮语令无数人为之心动,但科学界对其发明的态度却相当谨慎。不少专家直言,迈耶的理论根本经不起推敲。电解水制氢其实并非什么新技术。早在1800年,英国化学家威廉·尼科尔森和安东尼·卡利斯勒就发现了这一现象。但由于电解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电能,而氢气的产出效率却非常低,导致这一技术一直难以实用化。

更何况,即便氢气制取出来,在运输和储存环节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为保证使用安全,必须对氢气进行高压储存,这对汽车的设计和材料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成本也是一个大问题。因此,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要在短时间内实现氢燃料汽车的大规模应用,是非常不现实的。

对迈耶发明的质疑还不止于此,最引人关注的是,这位发明家从未对外界公开演示过他的"水燃料汽车"。每当有人提出要求验证时,迈耶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称技术还在完善中,时机未到云云。媒体和公众开始将信将疑,一些反对者甚至认为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1996年。两名曾经投资迈耶的商人将他告上法庭,称其涉嫌欺诈。控方律师提交的证据显示,迈耶曾向他们许诺,投资100万美元就可参股其公司33%的股份,并在一年内实现"水燃料汽车"的量产,利润将是惊人的3亿美元。然而这一切都成了泡影,项目迟迟没有实质进展。

更让人气愤的是,迈耶竟先后20多次以各种理由拒绝法院传唤,不愿接受专家鉴定。经过一番激烈的法庭交锋,俄亥俄州法官最终做出了裁决:斯坦利·迈耶犯有"严重欺诈罪",需立即终止"水燃料"项目,并向投资人返还100万美元并支付利息。法官在判决书中这样写道:"鉴于被告拒不提供证据证明其技术的有效性,法院认为'水燃料汽车'纯属子虚乌有,是彻头彻尾的骗局。被告的行为已构成欺诈,严重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一判决结果给了迈耶及其支持者当头一棒,一些曾对"水燃料"前景表示看好的专家也改变了看法。他们从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迈耶的理论,认为其根本不能算作什么革命性的突破,充其量只是换汤不换药,利用了传统电解制氢的原理,没有本质的创新。

类似发明的悲剧下场

斯坦利·迈耶的"水燃料汽车"虽然轰动一时,但很快就陷入"众矢之的"的境地。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还有不少发明家也曾推出类似的"水动力"设计,但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有的甚至落得身败名裂的悲惨下场。

最早声称用水驱车的,要数19世纪末的美国人盖瑞特·A·布朗。他宣称发明了一种神奇的"水伊娃普耳发动机",专利申请书上写道:"该发动机以水为燃料,通过特殊装置使之汽化,推动气缸工作。与蒸汽机不同,它无需锅炉,结构更为简单,使用成本也极低。"然而,当人们要求他展示实物时,布朗却支支吾吾,最后不了了之。现在看来,他的设计充其量只是一个概念,从未真正实现过。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化学家威廉·罗兹(William A. Rhodes)声称他利用铝粉与水反应,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火箭燃料。他把这项技术卖给通用汽车,号称能让汽车时速飙升至160公里。然而,这一切都被证明是一个骗局。事后媒体揭露,罗兹所谓的"新燃料",其实就是将易燃的铝粉高压充入汽油里,根本不存在什么革命性突破。

而他的"发明"之所以能忽悠住通用汽车,完全是靠伪造实验数据和不择手段的自我包装。20世纪80年代,巴西圣保罗一名叫阿齐维多(Azevedo)的公务员,声称他花6个月时间和1500美元,成功研制出一辆"水驱动摩托车"。只要加一升水,就可以跑500公里。阿齐维多甚至当众演示,喝下几口水箱里的"燃料",以证明不是汽油。然而,专家检测发现,他使用的其实是氢化铝等金属氢化物,它们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与水反应释放出氢气。但这个过程不仅效率极低,氢化铝的制备也十分耗能,远不如直接用汽油经济实惠。更重要的是,金属氢化物遇水会产生大量热量,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进入21世纪,日本Genepax公司曾信誓旦旦地推出一款"水能量系统"燃料电池。据称,它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膜电极,可将水高效电解制氢,每升水可驱动汽车行驶1小时。这一消息立即引爆媒体,无数人对"水驱车"梦想重燃希望。然而,人们很快发现,Genepax宣称的"新技术"其实漏洞百出:

首先,它需要消耗大量铂等贵金属作为催化剂,成本远高于汽油;其次,该系统能量转化率极低,每千瓦时电耗要达到60度,这几乎是在"点天灯";更荒唐的是,他们拿水电解与燃料电池的效率相提并论,完全是在偷换概念。在专家学者的联名批驳下,Genepax公司最终黯然退市。日本政府也对"水燃料车"项目说不,明令禁止商业化推广。

而最令人唏嘘的,要数斯里兰卡发明家Thushara Priyamal Edirisinghe的遭遇。2008年,他声称发明了一种神奇装置,可将普通汽车改装成"水动力汽车",1升水能跑80公里。更不可思议的是,斯里兰卡总理对此深信不疑,不仅出席了车辆展示仪式,当场允诺为其提供专门的土地、资金、政策等全方位支持。很快,Thushara就拿到了一大笔政府资助,成立公司招兵买马,疯狂忽悠投资者。结果半年后,在众多投资者的集体举报下,他被警方以涉嫌诈骗罪逮捕。法院最终判处其3年有期徒刑,"水动力汽车"也就此破灭。

造车新势力已经证明用马斯克的话"造车非常非常困难",而这些案例无一例外证明,用水造车更是痴人说梦。让我们再回到斯坦利·迈耶的故事。同样备受质疑的他,却在1998年3月离奇去世。当天,他在一家餐厅与人共进午餐,突然口吐白沫倒地。在弥留之际,他喊出了这样一句话——"他们毒死了我!"

尽管尸检认定迈耶死于脑动脉瘤,但阴谋论随之甚嚣尘上:有人说他是被石油公司暗杀的,因为"水燃料"将颠覆石油工业的利益;还有人说他是中情局灭口,因为这项技术具有军事价值,美国要对其严格保密......迈耶的兄弟更是爆料,在斯坦利死后一周,他的实验车和相关资料全部被神秘人窃走。"水燃料汽车"的秘密,似乎就此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