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失眠怎么办?专业医生来支招
考生失眠怎么办?专业医生来支招
考试临近,许多考生都会面临失眠的困扰。如何正确应对失眠,保持良好的考试状态?本文将从失眠的定义、分类、治疗方法以及考生常见的错误做法等方面,为考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考生常常反映,在考试前夕会因为紧张而难以入睡。即使白天非常疲惫,晚上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考生的休息质量,还可能导致第二天精神不振,影响学习效率。
睡眠时间的标准
一般来说,12岁以下的儿童每天需要大约10小时的睡眠,而13至18岁的青少年则需要约8小时。然而,每个人的睡眠需求存在差异,可分为长睡眠型(约8小时)和短睡眠型(约6小时)。因此,睡眠时间的正常范围可以从4小时到10小时不等,关键在于第二天醒来后是否感到精神饱满。
失眠症的定义与判断
失眠症是一种以频繁且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持续困难为特征的睡眠障碍。以下是一些判断标准:
- 入睡困难(30分钟内无法入睡)或容易早醒(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
- 注意力或记忆力下降,白天精神不振或嗜睡,情绪不稳定
- 即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环境,仍然失眠
- 每周至少失眠3次
- 失眠持续3个月以上
- 没有其他身体不适,但仍然失眠
如果考生符合上述大部分特征,可能需要考虑就医咨询。
失眠症的分类
失眠症主要分为慢性失眠症和短期失眠症。慢性失眠症的诊断通常要求病程超过3个月,且每周失眠频度达到3次以上。短期失眠症的病程则少于3个月,没有频度限制。如果不及时纠正,短期失眠症可能会发展为慢性失眠症。
失眠症的治疗方法
失眠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心理和行为治疗、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
心理和行为治疗
心理和行为治疗是失眠症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和行为,培养战胜疾病的信心。其中,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尤为重要:
- 保持适合该年龄段的规律且持续正常的睡眠时间
- 避免大量摄入咖啡因
- 营造良好的夜间氛围
- 保持每天固定、规律的睡前行为,如睡前阅读或喝牛奶
- 无论是夜间做梦时醒来还是偶尔睡晚,起床时间须一致且规律,以保持人体内部时钟同步
考生白天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然后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睡觉,不要刻意增减睡眠时间。如果睡不着,可以下床走动,等有睡意时再上床睡觉。如果无法自我调整心态和克服心理压力,应及时就医。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治疗失眠症的一种补充手段,包括光照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电疗法等。这些方法的优点是不良反应小,临床应用较多。
药物治疗
如果通过心理和行为治疗或物理治疗仍不能解决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合理用药。使用药物治疗失眠症时,考生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并须严密监测。不建议考生在考前夜因为害怕失眠而服用药物。但如果考生考前实在有失眠困扰,可以咨询医生,在权衡利弊后再选择合适的药物。
考生常见的错误做法
认识不足,讳疾忌医:有些考生认为失眠是小事,不需要治疗,或担心治疗会影响考试状态。实际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不会影响考试状态。
不找原因,只求方法:有些考生失眠后会去网络寻找各种方法,但这些方法往往只关注失眠本身,忽视了导致失眠的原因。有时候去除原因比盲目寻找方法更重要。
日思夜想,过度焦虑:如果考生平时睡眠正常,但考前因过度焦虑而失眠,可以尝试各种放松疗法来缓解焦虑情绪。
自作主张,擅自用药:有些考生会自行服用感冒药或他人的“安眠药”,这种做法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建议考生先就诊,听取医生或药师的建议用药。
最后,祝愿各位考生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青少年成长不烦恼——青少年用药必知》
丛书总主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药师、教授 赵杰
本文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贾素洁
(人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