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指南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指南
【导读】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骨折类型,其康复过程需要科学、系统的护理和锻炼。本文详细介绍了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康复目标、功能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术后康复。
概述
胫骨平台骨折是包含胫骨近端关节面和胫骨近端干骺端的一系列严重损伤。它们的发生概率占所有骨折中的1%,在老年人群骨折中高达 8%。像其他情况一样,胫骨平台骨折也呈现出典型的人群双峰分布:在年轻、好动的患者中是一个高能量损伤峰值,第二个低能量损伤峰值常出现于老年人群中。
手术处理方式需要根据损伤的性质和造成骨折的能量强度而改变;与之相类似,康复方案也必须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活动水平而制订。
康复护理的主要目标
康复的主要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包括减少水肿,降低疼痛,增加下肢关节活动范围,提升髋骨活动性,使患者能独立完成不负重情况下的短距离行走。
长期目标包括恢复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完全活动范围,完全恢复肌肉力量、本体感觉训练、功能性或者体育专项训练。最终,患者应该能够努力恢复到不需要任何辅助器具的正常步行能力。
对于所有损伤都一样,康复项目是基于患者的年龄、损伤前的功能状态及患者的目标来决定的。在康复项目实施之前,物理治疗师应知道患者所接受的是何种入路胫骨平台重建,以及是否存在任何禁忌证或者特殊注意事项,这些都会对患者的康复进程产生影响。
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方法
被动运动
靠自身以外的力量进行运动,主要依靠他人或健侧肢体带动。
被动运动的方法
- 关节被动活动:骨折固定初期,因惧怕疼痛不敢主动锻炼的病患可在医务人员帮助下进行辅助性活动。
- 按摩:适用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
注意:被动活动力量要柔和,不要过度用力,防止损伤,以病人不痛或轻痛为度。
主动运动
- 关节制动:等长收缩锻炼,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整个肢体的肌肉紧张用力然后放松。
- 关节可以活动:等张收缩锻炼。
原则: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功能锻练步骤
第一阶段(术后2-3周,炎症消退期)
目的:促进血液循环,使肿胀早日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主要形式是使患处肌肉作舒缩活动。第二阶段(术后3-4周,骨痂形成期)
锻炼的形式:逐步活动骨折附近的关节。第三阶段(术后5-6周,骨痂成熟期)
这时患处软组织已恢复正常,肌肉有力,已有足够的骨痂,一般接近临床愈合。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某一方面的关节活动仍需限制外,其他的活动都可以进行,活动的次数及范围可扩大。第四阶段(术后7-10周,临床愈合期)
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运动,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胫骨平台骨折是累及膝关节的骨折,常常伴有关节软骨、膝关节韧带或者半月板的损伤,其处理与预后将对膝关节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术后0-3天
- 抬高患肢:可借助抬高垫。
- 早期做趾与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旋转活动练习,股四头肌静止收缩。
图片来源:《髋膝人工关节介绍和康复指导画册》
术后3-7天
- 患肢直腿抬高、侧抬腿练习,加强下肢肌力。
图片来源:《髋膝人工关节介绍和康复指导画册》 -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持续性被动运动装置CPM进行持续性被动活动。
图片来源:中国康复医学会 - 髌骨松动:消除肿胀、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患者或家属用拇指、食指捏住髌骨进行上下左右推动)
图片来源:中国康复医学会
术后1-6周
- 膝关节在无痛或微痛范围内的主动屈伸练习,注意动作应轻巧。伤口愈合后,膝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可加大。
图片来源:中国康复医学会 - 术后2-3周时,可以双拐辅助下地行走,患肢悬空不可负重。术后6周复查X线,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是否开始进行患肢负重练习。
图片来源:中国康复医学会
术后6周以后
根据影像学表现和医生建议逐步开始负重训练,训练方法可参照如下:
- 使用体重秤开始进行患肢负重练习:患肢负重量从体重的10%开始,逐渐增加到20%、30%直至全体重。
图片来源:中国康复医学会 - 前后及侧向跨步平衡练习:10次每组,组间休息45秒,连续练习4
6组,每日练习24次。
图片来源:中国康复医学会 - 靠墙静蹲练习: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90°),2分钟每次,间隔5秒,每组连续5
10次,23组每日。
图片来源:中国康复医学会 - 上下台阶练习:20次每组,组间间隔30秒,连续练习2
4组,23日每次。
图片来源:中国康复医学会 - 日常功能活动练习:包括变速行走、跨越障碍、拾取落地物件。
注意事项
避免不适合的姿势和体位
“四不”:不过重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凳;不下蹲。
“四避免”:避免重体力活动和奔跑等大范围剧烈活动项目;避免髋关节内收、内旋时从座位上站起;避免双膝并拢双足分开的情况下,身体向术侧倾斜;避免在不平整或湿滑的路面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