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古代建筑史笔记——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古代建筑史笔记——钉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08/07/59736807_1130736828.shtml

在参观中国古建筑时,我们常常会听到导游说“整个建筑全是榫卯结构,一根钉子也没用……”。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钉子的使用历史,揭示那些被忽视的细节。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如果你正在参观某处中国木构古建筑,比如应县木塔,尤其是在旅游旺季,即便你并不想,也难以避免听到身旁的导游正在口沫四溅的说着“整个建筑全是榫卯结构,一根钉子也没用……”。
“这种一根钉子也不用”的说辞同样出现在解读中国古建筑的各种媒体、自媒体上,似乎不这样说就不足以证明古代匠人的伟大。与以钉头多来表述建筑宏伟的杜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01


东周瓦钉

“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为“鍊鉼黄金。”更早成书的《尔雅》并没用收入此字,不过尔雅中说“饼金谓之钣。”或许人们是根据钉头的形状将“钉”这一字的含义扩大至现在所称的钉子,最终这一词义取代了“鍊鉼黄金”的原意。

表述钉子的文字出现得晚,或许说明钉子最初并未得到文人的注意,但并不表示钉子的发明较晚。河南洛阳就出土过东周时期的瓦当和瓦钉,瓦钉纹饰精美,显然是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演化。从这些东周瓦钉钉头的形式也可以理解何以原意为黄金饼的“钉”字的含义演变。

西周时期也已存在圆柱形瓦钉。

西周板瓦

当然,这些只是考古发现,实际上钉子的使用很可能更早,毕竟对于已经大量制造铜箭簇和在柱脚使用铜锧的殷商时代先民来说,钉子的制造和使用都不存在技术上的难度。

到战国时期,铁制瓦钉和椽钉的使用已相当广泛。

02


瓦钉的进化

瓦钉的作用是避免瓦的滑落,使用金属瓦钉后,为避免瓦钉腐蚀,为瓦钉配置一个保护性的帽子就成为必然。加上瓦当早已经匠人们巧手修饰,成为中国古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瓦当上的瓦钉自然要与精美的瓦当相匹配。

古人对于瓦钉钉帽的美化逐步演变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脊兽。脊兽也是遇到古建筑时导游最常介绍的内容之一,说一根钉子也没有的人转头大谈钉子帽,其实他们既不了解钉子,也不了解脊兽。

中国古建筑有一条规律,从实用到装饰,再从装饰到等级区分,脊兽就遵循了这一规律。明清时根据建筑等级,脊兽的数量和排列均有严格的规定,通常脊兽为单数,仅有太和殿用了十个脊兽,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太和殿


太和殿神兽

当然,化身标示等级的神兽后,瓦钉的作用也就淡化了,但上面脊兽图中边沿筒瓦上金色圆钉帽也清晰可见。

03


不只瓦钉

不只是瓦钉,中国传统的古建筑使用钉子的地方还有不少。只是与瓦钉一样,传统的中式木构古建筑钉子的使用集中在屋盖部分。

比如椽钉,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个椽子的固定就是使用的椽钉,由于椽子本身有一定厚度,椽钉往往比较长。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中就有用钉用胶的规则,其中也规定了椽钉的尺寸。


不仅是椽子的固定用到钉子,木望板、博风板等用钉子更为方便、恰当的地方也都会使用钉子。

明清时期,固定博风板的钉子被排列成梅花型,并以钉帽装饰,被称为梅花钉。

梅花钉

同样兼具装饰作用的还有门钉。门钉如此常见,以至于北京人将形状敦厚的一种肉饼称为“门钉肉饼”,门钉肉饼也是北京传统小吃之一。


实际上,古时的工匠并不会有某些现代人那种“用榫卯就高级,用钉子就见不得人”的奇怪想法,何处用榫卯何处用钉子完全是千年来经验的总结,在何处用何种工艺、何种材料能更好的实现建设目标就会用,完全没用上下高低的区分。

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也一直都是榫卯与钉子相互配合使用,如果将榫卯结构中经常出现的木楔也视为钉子,那这些钉子更是深入到几乎所有木构件中。实际上,这种木楔现在也很常见,如果你购买宜家的家具自行组装的话,多半会在工具包中发现金属螺栓之外还有不少木钉,安装之后更会发现,正是这些木钉确保了安装好的家具的牢固。

中式古建筑的特点是木结构承重,古代的工匠在建筑中大量使用榫卯正是由于榫卯结构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但这并不表示古人不会在适合使用钉子的地方使用钉子,更不是说先辈们没有及时发明钉子。

当然,由于没有类似耶稣这样的事例,中国传统文化中,钉子注定占据不了重要的位置,只能是一个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实用器。这也给了那些“一个钉子不用的”胡编乱造者机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