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数字化赋能:舞台演艺的华丽蝶变与深度重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数字化赋能:舞台演艺的华丽蝶变与深度重构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34102396_120268734

在数字化的汹涌浪潮中,中国舞台演艺行业正站在变革的前沿。从传统镜框式舞台到实景演出,再到沉浸式体验,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观演关系。本文将带您领略这场华丽的蝶变之旅。

舞台演艺的进化之旅

镜框式舞台的演变

传统镜框式舞台以其固定的表演区域和观众席,定义了一种被动的观演模式。这种形式在1982年西安推出的《仿唐乐舞》中得到体现,为观众提供了一种静态的文化体验。

实景演出的兴起

实景演出阶段的特点是将表演融入自然和文化景观中,如桂林阳朔的《印象·刘三姐》。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如灯光、音效和视觉效果的增强,进一步提升了演出的观赏性和沉浸感。这种形式打破了传统舞台的界限,使观众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沉浸式体验的革命

沉浸式体验演出强调观众的参与和互动,打破了传统的观演关系,使观众成为演出的一部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为沉浸式体验演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使得观众能够以全新的方式体验故事,感受角色的情感。IN-BOX空间舞台作品《经海山》等新作的创作实践,显示出科技在重塑创演流程、推动文化创意内容生产方式转变升级等方面的强大力量,令人对戏剧、对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方式、表现形式产生新的思考。


解锁观演新维度:数字化与传统舞台的融合

近几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三维实境技术、多通道交互技术或机械数控装置等新科技在舞台上的应用,使得演艺的观演关系产生了巨大变化,直接影响观众的观演行为。通过数字化手段,传统演艺文化得以以更加生动和互动的方式呈现给现代观众,增强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中国首部XR数字戏剧《麦克白》与传统用影像强化舞台表现的作品不同,它以屏幕为介质,致力打造“没有舞台的戏剧、只有舞台的电影”。观众在作品中看到的高悬的手、猩红的球、王座与雕像的碎片等舞台场景,均由XR虚拟制作技术打造,演员在布满XR环幕网格线的舞台上表演,动态追踪系统短时间内获取演员与虚拟场景的位置,并实时渲染输出虚拟场景与演员表演相融合的画面。

XR数字戏剧《麦克白》用数字舞台替代实体舞台,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段重建数字化表演空间,让电影蒙太奇与戏剧假定性互融互通,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演体验。此外,虚拟场景可重复利用,因而能够沉淀为戏剧创作的数字资产。戏剧一旦影像化,就不再受限于具体的舞台时空,相对便捷的放映方式和相对低廉的“演出”成本,有助于戏剧艺术发挥文化普惠功能,让更多人欣赏到高水平作品。

驶向无限可能的艺术新征程

回望这一路历程,从《仿唐乐舞》的古朴静美,到《印象・刘三姐》的磅礴壮阔,再到《麦克白》的先锋奇幻,中国舞台演艺在数字化浪潮助推下,实现了一次次惊艳蜕变。然而,数字化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在赋予舞台无限创造力与表现力的同时,亦需审慎应对诸如技术过度堆砌、人文情感稀释等潜在挑战。未来,如何在数字化的浪潮中,找到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艺术之间的平衡点?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艺术工作者和观众深思。让我们在数字化的舞台上,共同探索艺术的新境界,续写中国舞台演艺的辉煌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