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补钙要长结石?这些误区要避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补钙要长结石?这些误区要避免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ahswmu.cn/detail/4d92bb34-d97e-6a54-7515-992ded65.html

补钙是维护骨骼健康的重要手段,但很多人担心补钙会导致肾结石,这种担忧是否有必要?本文将为您揭示补钙与肾结石之间的真相,并提供科学补钙的实用指南。

经常会遇到很多病人,骨质疏松,医生开了钙片,吃了一段时间,自己就把药停了,问其为什么停用,病人说:“听别人说,一直吃钙片,会长结石。” “缺钙又不影响啥子的,长了结石就麻烦了”,结果就是骨质疏松越来越严重。身边的好多亲戚朋友也会经常咨询补钙会不会长结石,钙片能不能长期吃,但真相究竟如何呢?

钙片:“我真的很无辜,这个锅我不背哈!”

钙片与肾结石:其实是个误会


肾结石的成因比较复杂,如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等都会导致其产生。机体的代谢异常、长期卧床、营养缺乏、尿路梗阻、尿路感染也是结石形成的常见病因。

依据肾结石的“成分”,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即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盐结石、磷酸铵镁结石、胱氨酸结石。其中,草酸钙结石最常见,约占肾结石的70%左右,产生原因与饮食有很大关系。

事实上,适当的补钙可以帮助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适当补钙可以增加尿钙浓度,抑制草酸钙结晶、结石的形成。此外,还可抑制肠道草酸吸收,抑制肾结石形成。有研究显示,随着钙摄入量增加,肾结石发生的风险显著下降。

因此,正常情况下,适量补钙并不会导致结石的形成,反而有助于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对维持骨骼健康有重要作用。然而,如果补钙不当,特别是过量补钙,确实可能增加患结石的风险。

如何科学补钙‌?

一、选择合适的补钙方式‌

补钙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膳食补钙,二是服用钙剂。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是优先选择的补钙途径。

食物补钙‌: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酸奶、乳酪、豆制品、海产品、绿叶蔬菜等。这些食物中的钙易于吸收,是补钙的首选方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天至少吃300500g奶制品,相当于每天一斤奶,外加深绿叶蔬菜300500g(约炒熟的蔬菜两盘)、一些豆制品,一小把坚果,就能够轻松满足身体钙质所需。不过,我国多数居民都存在奶和奶制品摄入不足的问题,目前我国人均奶制品消费量不到50克/天。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奶类摄入不足是我国居民钙摄入不足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


药物补钙‌:在食物补钙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钙剂进行补充,如碳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注意遵循剂量和时间的原则,每次不超过500毫克,分次服用。对于需要多吃的情况,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分多次食用。

‌二、提高钙的吸收效率‌

1.‌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可以通过晒太阳、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补充维生素D制剂来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
2.‌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能够刺激骨骼生长,并提高钙的吸收效率。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而重力训练如举重、跳跃等则可以增强骨骼密度‌。

‌三、注意补钙的时机‌

有的患者会有疑问:“我每天都按时吃了着钙片的,为什么还是骨质疏松呢?”,这可能与吃钙片的时间有关系。

其实,吃钙片也讲究一个时机,吃错了时间,钙的吸收效果会大打折扣。

钙片需要在胃酸的作用下解离为钙离子,才能很好地被吸收利用,所以在服用钙剂的时候,如果能随三餐一起服用,胃液就能大量分泌,这样就有利于钙片解离出更多的钙离子。食物与钙剂一起进入胃后,随着食糜的蠕动,胃酸会加速分泌,食糜蠕动还会让胃液与食物加速接触,加速钙质的分解和吸收,并且可以减少钙剂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降低结石形成的风险。

因此,为了达到最有效的钙吸收,建议不要空腹服用钙剂,最好与进食同时进行,或在饭后半小时服用钙片。通过对人体钙代谢生理作用的研究,确定一天中最佳的补钙时机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所以晚餐的时候吃钙片,是补钙的最佳时机。


四、定期监测

补钙后一定要定期监测,找到每个患者个体化的补钙量。具体来说就是要监测血钙、血磷以及甲状旁腺激素的水平,或骨密度检测,以了解自身钙含量和骨骼健康状况,综合判定钙的补充量是否合适。

总结‌:科学补钙需要综合考虑食物补钙、药物补钙、补充维生素D、适当运动以及补钙的时机等多个方面。在补钙过程中,应遵循医嘱,避免过量补钙,确保补钙的安全和有效‌。

补钙要避免哪些误区?

  1. 只有老年人才需要补钙

骨密度达到峰值的时间是在 35 岁左右,之后逐年下降。若在这个年龄前把骨密度的峰值提高,到年老时抵抗钙的流失、不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因此,补钙还是要趁早。


2. 只依赖钙片补钙

虽然钙片是一种方便的补钙方式,但并非最佳途径,忽视了日常饮食中的钙来源。天然食物中的钙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如牛奶、酸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这些食物价格便宜、食用方便、易于吸收,应为补钙首选。

  1. 认为某些食物或保健品补钙效果显著

如认为豆浆、骨头汤等能大量补钙,但实际上这些食物中的钙含量相对较低。豆浆中的钙含量经过稀释后较低,而骨头汤中的钙也不易分解。而且长期依赖骨头汤补钙,效果不佳,还可能因为汤中较高的脂肪和嘌呤含量,对心血管和尿酸水平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保健品中的钙含量和吸收效果也因人而异,不能盲目依赖。

  1. 蔬菜不能补钙

蔬菜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特别是绿叶蔬菜,如苋菜、小油菜等,含钙量较高。但要注意,绿叶蔬菜当中的草酸含量也很高,草酸与钙会形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因此,食用前最好用沸水焯 3 ~ 5 秒,将绿叶菜里面的草酸去除,以利于钙的吸收。

  1. 血钙正常说明不缺钙

缺钙是指骨骼钙缺乏。血钙测的是血液内钙含量多少,并非骨骼里的钙含量。事实上,即便骨钙丢失 20% ~ 30%,血钙仍可正常,这是因为低血钙会刺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增加,后者会动员骨骼中的钙入血来维持血钙正常,因此,血钙正常并不说明机体就一定不缺钙,判断是否缺钙应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结合患者钙摄入情况及临床症状等综合评估。

  1. 认为补钙越多越好

事实上,人体对钙的需求量是有限的。过量补钙可能导致血液中钙的浓度过高,超过身体的调节能力,从而增加在肾脏、输尿管等泌尿系统中沉积形成结石的风险。

  1. 忽视维生素D的摄入

维生素D是钙吸收的关键。没有维生素D的帮助,钙的吸收效率会大打折扣。很多人只注重补钙,却忽视了维生素D的摄入。

  1. 骨质疏松患者单纯补钙就行

骨质疏松多是由于破骨细胞活跃导致骨溶解增加所致。患者骨头里的钙溶解进入血液,经肾脏排出体外,因此,治疗骨质疏松仅仅靠补钙还不够,应该同时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抑制骨头里的钙溶解,不然吃进的钙片也大都浪费掉了。

综上所述,补钙本身不会导致结石,关键在于补钙的方式和方法。科学补钙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而盲目补钙则可能带来健康风险。因此,在补钙时应避免上述误区,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膳食、适量补充、定期检测并注意生活习惯。

本文原文来自ahswmu.cn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