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座差分北斗导航站试运行 精度达亚米级
中国首座差分北斗导航站试运行 精度达亚米级
2013年7月1日起,航行于江苏南部、长江口和浙江北部沿海水域的船舶可以接收到来自大戢山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北斗卫星导航地面增强示范系统”提供的高精度卫星定位信号,定位精度可以达到亚米级。
这是全国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的首座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基准站,同时也是全球首座北斗和GPS双模差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基准站,标志着我国在北斗系统海上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到2020年,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系统。
为提高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增强其在海上应用中的完好性、可用性和连续性,从2012年开始,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和上海埃威航空电子有限公司就开始研究差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今年1月,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在黄海南部和长江口进行了首次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播发和接收试验,静态定位精度能够达到1米左右。6月开始,东海航海保障中心选择在大戢山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台站基础上,建设差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RBN-DBDS)基站,成为功能齐全的双模差分基准站,能够同时为北斗用户和GPS用户服务。经过严格测试,差分北斗系统动态定位精度能够达到亚米级,信号覆盖范围可以达到300平方公里。
该系统的建成和运行,打破了GPS系统在定位、导航、授时等方面的垄断,将为我国海上交通运输、海洋工程建设、渔业生产、专属经济区开放和国防建设提供更加精确、更加可靠的定位支持。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称,按照“质量、安全、应用、效益”的总要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卫星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具体如下:
第一步:2000年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
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参加年会的专家与企业代表也纷纷建言献策:“未来还是要静下心来做产品、做市场”、“面对国外企业的挑战,北斗产业要解决综合应用成本太高的难题”、“未来,北斗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是商业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