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冠,新一代疫苗正研制,加强针也要来了!
应对新冠,新一代疫苗正研制,加强针也要来了!
面对新冠病毒突变频发和多地散发性局部疫情,疫苗研发成为抗疫科技的重中之重。中国科学院正研制新一代重组蛋白疫苗,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也正在加紧制定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的相关政策和具体实施措施。
应对新冠病毒突变频发,新一代疫苗正研制
当前,新冠病毒突变频发、全国呈现多地散发性局部疫情,作为抗疫科技的重中之重,疫苗研发的技术、疗效、速度备受关注。
在日前举行的2021中关村论坛上,与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表示,中国科学院正研制新一代重组蛋白疫苗,应对新冠病毒变异。
疫苗是防控传染病最有力的技术手段,是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最有效措施。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雨东说,在疫苗研发中,我国始终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正同步推进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五条技术路线,最大限度提升疫苗研发的成功率,与阿联酋、巴西等国合作开展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实验,推动中国研究机构与世界各国开展研发生产合作,组织全国优势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在不减少程序,不降低标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疫苗研发进程。
张雨东介绍,无论是技术路线、品种数量、品种类型丰富度还是研发进度,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均处于全球第一方阵,为我国和国际社会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国家药监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批准24个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其中4个新冠病毒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有2个新冠病毒疫苗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
张亚平说,针对新冠病毒突变频发的特性,中国科学院正研制应对新冠突变株的新一代重组蛋白疫苗,持续加强病毒疫苗研发相关的基础研究,着力研究长效免疫记忆形成机制相关的科学问题,支撑冠状病毒长效疫苗研发的技术创新。
张亚平表示,中国科学院在疫苗研发路线上,确定了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等多条技术路线同时并举的策略。去年,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发的灭活疫苗已经取得了国家药监局的附条件上市许可。
在各条技术路线角逐中,灭活疫苗被首先批准上市使用。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说,首批疫苗最终选择灭活技术路线,是从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及商业化等方面综合评判的结果。
资料图:民众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新冠疫苗加强针要来了,产生的抗体持久力将更强
9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正在加紧制定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的相关政策和具体实施的措施。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持续的发展,新冠病毒加速变异传播,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仍然较高。”崔钢表示,近期,多地发生的由境外输入引发本土聚集性疫情就充分说明,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面对新冠疫情防控持续存在的压力,疫苗将起到关键作用。崔钢说,开展加强免疫,对于保护易感人群、有效遏制疫情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要打加强针?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指出,从全球角度来说,全球接种新冠疫苗的总剂次已经超过60亿余次,我国已经超过了22亿剂次。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来看,疫苗在预防感染、减少发病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其中也包括我们国家所开展的一些研究,前一段时间广东出现了疫情,而且是由德尔塔变异毒株引起的,广东的相关单位团队做了研究,可以看到疫苗保护新冠引起的肺炎的有效率达到了70%。我们也看到疫苗在预防重症、预防住院、预防死亡方面效果更显著。但是我们也看到疫苗接种之后,经过一段时间,有一些人免疫力在下降,保护效果也在削弱。”王华庆表示。
他介绍称,疫苗研发专班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论证,相关企业也报告了加强免疫后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加强免疫,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也看到了中和抗体的快速增长或反弹。另外,加强免疫半年之后,虽然抗体水平也有下降,但依然高于两剂或一剂接种后的峰值。这些都提示,加强免疫之后会有较好的保护效果。还有的单位也做了灭活疫苗加强免疫的相关研究,研究之后也看到不仅抗体水平增加,抗体谱也更广了,也意味着它对变异株会产生更好的保护作用。基于这些情况,在考虑加强免疫的问题,尤其是重点人群免疫的问题。
谁先打加强针?
根据灭活疫苗两剂次免疫后6个月加强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研究,专家建议,对已经接种过灭活疫苗的感染新冠病毒风险比较高的人群,开展加强免疫,对60岁以上的人群开展加强免疫。
具体人员包括机场、口岸、隔离场所、边检、疾控等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要加强免疫;有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人群,60岁以上的人群,也可以考虑加强免疫;出国学习工作交流的人员,尤其是去疫情持续传播国家的人员,有感染风险的人群也建议开展加强免疫。
“目前我们只是对重点人群有这样的考虑,对于全人群是不是需要加强免疫,相关单位正在进行研究,而且要根据疫情形势综合研判。”崔钢说。
加强针间隔多长时间?能混打吗?
加强针的间隔时间为6个月。即,在全程免疫后至少需要6个月以后,才能再进行加强针接种。王华庆解释,举个例子,灭活疫苗如果要加强免疫的话,至少在第二剂次接种之后,间隔6个月以上进行。
在疫苗的选择上,目前专家给出的建议是使用原接种企业生产的疫苗,假如同一个企业没法满足供应的时候,也要选择相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来进行接种。
也就是说,目前加强针不建议“混打”。
王华庆提醒,在接种加强针时,还要严格避免禁忌证,尤其是接种新冠疫苗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过敏反应,不管是第一针还是第二针,作为禁忌对象后就不能接种了。
假期来临,疫情防控不能松懈
国庆黄金周是传统的旅游旺季,公众出行需求较为旺盛。如何做好假期出行的疫情防控?
“从严做好外防输入工作,从紧做好内防反弹工作。”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介绍,节前,交通运输部已派出8个工作组下沉基层,督促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假日期间,交通运输部将依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专班,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密切跟踪疫情形势。
“也提醒广大旅客,假日出行期间请遵守公共场所交通秩序,保持‘一米线’的安全距离。”韩敬华说。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一级巡视员侯振刚说,文旅行业要严格落实旅游景区“限量、预约、错峰”要求,严格做好旅游各环节的疫情防控管理,公共图书馆、剧院、互联网上网场所、娱乐场所以及文博单位严格落实相应的疫情防控指南,严格实施跨省旅游经营“熔断”机制,暂不恢复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出入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
“游客也应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动态和中高风险地区变化情况,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侯振刚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