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孔子《礼运大同篇》原文及详解:儒家理想社会的蓝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孔子《礼运大同篇》原文及详解:儒家理想社会的蓝图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05/13/225123_1116188535.shtml

《礼运大同篇》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重要文献,主要阐述了孔子对理想社会的构想。文章通过对比“大同”与“小康”两种社会形态,描绘了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理想世界。

原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翻译

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叹的样子。孔子之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英明杰出的人主当政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可是我有志于此、心生向往!”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

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

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

“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

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户籍,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因为当时盗贼并起),按照礼义把自己看作有功。

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

以礼义表彰他们(民众)做对了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

扩展资料

《礼运大同篇》是论述礼之源头和礼之实的专论,它同后一篇《礼品》是姊妹篇。以《礼运》为篇名,正表明它的中心内容是在记录帝王时代的礼乐之因革。不过,造成《礼运篇》脍炙人口的倒不在于它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而是由于冠于篇首的“大同小康”思想,为后世人描绘了一个民族理想中的世界图案,故后世有“礼运大同”的说法。“大同”和“小康”,是相对的两种社会形态,在对立之中相得益彰。按古代说法即认为《礼记·礼运》篇的“大同”之说是受墨家或道家的影响。

这《礼运大同篇》描述孔子的理想世界。能成就大同世界,天下就太平。没有战争,人人和睦相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是孔子的政治政策,可惜行不通,因为人人皆自私自利的缘故。

“礼运”:大家皆在”礼”的道路上走,”运”行不息。人人知道明礼,从不明白处,载运到明白处。“大同”:整个世界都是一家人,人人爱彼如己。没有欺骗的行为,以诚相待”,互相援助。大同,就是世界和平的蓝图,所以孙逸仙先生将此篇从《礼记》中提出来,极力提倡”天下为公”。

简单地说,大同乃是你我一样,没有彼此、人我、是非之分别。人人自由,人人平等,就是极乐世界。“大道之行也”:大道,就是共同遵守,而去行持的一个法则。这个光明大道,你也可以走,我也可以走,并非私人的道路。你修则你的大道光明,我修则我的大道光明。这条光明平坦的大道,直接通达大同世界。

原文:大道之行,天也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解释:这《礼运大同篇》描述孔子的理想世界。能成就大同世界,天下就太平。没有战争,人人和睦相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是孔子的政治政策,可惜行不通,因为人人皆自私自利的缘故。

「礼运」:大家皆在「礼」的道路上走,「运」行不息。人人知道明礼,从不明白处,载运到明白处。「大同」:整个世界都是一家人,人人爱彼如己。没有欺骗的行为,以诚相待,互相援助。大同,就是世界和平的蓝图,所以孙逸仙先生将此篇从《礼记》中提出来,极力提倡「天下为公」。简单地说,大同乃是你我一样,没有彼此、人我、是非之分别。人人自由,人人平等,就是极乐世界。「大道之行也」:大道,就是共同遵守,而去行持的一个法则。这个光明大道,你也可以走,我也可以走,并非私人的道路。你修则你的大道光明,我修则我的大道光明。这条光明平坦的大道,直接通达大同世界。

「天下为公」:人人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自然大公无私。若能达到这种程度,那就是天下为公。这是孔子所提倡的民主政治,因他愿恢复尧舜「禅让」的政治。「选贤与能」:选举国家元首时,要选贤而有德者,要选有才干,有智慧,有办事能力的人,这种人能为人类谋幸福,能为国家图富强。「讲信修睦」:对于邻国讲信用,互相不欺骗,和睦相处。言顾行,行顾言,没有欺诈行为。人与人之间要和睦,家与家之间要和睦,国与国之间要和睦。大家讲道义,不讲利害,自然无战争。

「故人不独亲其亲」:因为这样大公无私的缘故,所以人人相亲相爱。不但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要孝顺他人的父母,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事奉自己父母的心,照样去事奉他人的父母,令他人的父母也得到快乐。「不独子其子」:不单独慈爱自己的子女,也要慈爱他人的子女,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教育自己子女的心,照样去教育他人的子女,令他人的子女也得到学识。「使老有所终」设备完善的安老院,好好照顾老年人,令他们快乐,享受天年。无挂无碍,无烦无恼,无疾而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壮有所用」:年轻力壮的人,一定要在社会服务,尽其所能,贡献于国家。不可领失业救济金,或福利金,否则成为国家的大包袱。应该努力工作,维持社会的秩序,不可游手好闲,殃及国家。「幼有所长」:年幼的儿童,必须好好教育他们,如何孝顺父母,如何忠于国家,如何忠于职守。在这种教育长大,将来一定是优良的公民。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是怜愍、爱护、同情的意思。老而无妻为「鳏」,老而无夫为「寡」,幼年丧父母为「孤」,老年丧子女为「独」,有残废的人为「废」,有疾病的人为「疾」,这六种情形是世上最痛苦的人。

「皆有所养」:令这些不幸的人,生活得到安定,精神没有威胁,生命有保障,国家设立种种机构,收养他们,治疗他们。

「男有分」:男人有男人的本分、地位、责任,为国为家,要尽应尽的义务。不可好吃懒做,成为不良份子。「女有归」:妇女有所归宿。相夫教子,作个贤妻良母,这就是女人的责任。各人安居于己之岗位,不错位、不滥权,不可男女互相争权,男主外,女主内。各有所主,各有所守。中国主张男女有别,为避嫌疑,男女不交谈,所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为维持礼教,男女保持距离,所谓「叔嫂不授受,长幼不并肩。」

「货恶其弃于地也」:「货」指一切粮食和一切物资,「恶」是不愿意的意思,「弃」是糟蹋、浪费、损失的意思。不可以将粮食糟蹋,不可以将物资浪费。好像现在粮食过剩的国家,不可以抛到大海中,不可用火焚掉,那是暴殄天物,将来必受报应。

「不必藏于己」:有物资要互相交换,不必藏私,认为奇货可居,以待善价。更不可操纵把持,应该以货易货,公平交易,这个国家没有,那个国家有,可以交换。利己利人,何乐而不为!如果不肯这样做,那就是「货弃于地藏于己」的行为。「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力是能力,所学的本领技能,不是自己专用,而是要为世界人类服务,所谓「学以致用」。「不必为己」:不为己谋。无论何事,不为自己打算,而为众生着想。要有「舍己为人」的精神,这是做人起码的道理。

「是故」:因为这种种的缘故,所以大家坦白率直,在世界上没有的勾心斗角的思想,没有明争暗夺的行为。「谋闭而不兴」:谋是计谋,关是关闭。计谋没有了,把争夺欺骗的门关上了,不会有「挂羊头卖狗肉」的手段骗钱,这种不正当的行为,也不会兴起了。「盗窃乱贼而不作」:明抢为「盗」,暗偷为「窃」,「乱贼」是造反的人。因为不公平,你有他没有,才发生盗窃事件。如果人人生活安定,丰衣足食,盗窃自然消失。人民皆因饥荒而搞革命,弄得民不聊生,十室九空,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所谓「胜者王侯,败者贼」,也就是乱贼。如果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乱贼自然消灭。

「故外户而不闭」:到了这种境界,没有内忧,没有外患,人人奉公守法。那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谓大同」:这就是大同世界。人人不自私、不自利。人人公平,人人和乐,天下太平。(编按:此篇乃万佛圣城各阶层学校的必修课。无论育良小学、培德中学、法界佛教大学的学生,首先要背熟,深而思之,笃而行之,此为本会办义务教育,重整道德扭转颓风,正化民心的基础,来成就将来的大同世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