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水退热机理及不同操作手法的区别
天河水退热机理及不同操作手法的区别
天河水是小儿推拿中的重要穴位,常用于退烧。研究表明,随着清天河水操作时间的延长,体温呈现线性下降趋势。本文将详细介绍天河水的退热机理及不同操作手法的区别。
天河水的文献记载
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内侧,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成一条直线。历代医籍中对天河水的记载丰富:
-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载:“三焦主病多寒热,天河六腑神仙诀。”、“心经热盛定痴迷,天河推过到洪池。”、“总筋一掐天河水,潮热周身退似水”。
- 《万育仙书》载:“天河水在总筋下中心,明目,去五心潮热。除口中疳疮”。
- 《厘正按摩要术》载:“打马过天河,法主凉,能去热病”。
- 《幼科推拿秘书》载:“清天河,天河穴在膀膊中,从坎宫小天心处,一直到手弯曲池,……取凉退热,并治淋疴昏睡,一切火症俱妙。”、“打马过天河,此法退凉去热”。
- 《小儿推拿疗法》载:“打马过天河,用于一切高热”。
天河水的操作手法
天河水的操作手法多样,包括清天河水、大清天河、引水上河和取天河水等。具体操作如下:
- 清天河水:由总筋推到曲泽穴。
- 大清天河:内劳宫推至曲泽穴。
- 引水上河:用手沾凉水慢慢由总筋推至曲泽穴并用吹气于天河以透之。
- 取天河水:由肘横纹下推至劳宫。
根据发热程度选择不同的操作手法:
- 37.1℃-37.5℃用清天河
- 37.6℃-38.0℃用大清天河
- 38.1℃-38.5℃用引水上河
操作时间
研究表明,不同操作时间对疗效有影响:
- 3分钟操作与5分钟操作无统计学意义
- 与1分钟操作有统计学意义
- 建议操作时间5分钟左右
退热机理
天河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清天河水主要是在经络上进行操作的方法,所以清天河水就是逆推心包经,而手厥阴心包经的主治功效在《灵枢·经脉》中已阐明:“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为此诸病,盛者写之,虚则补之,热者疾之,寒者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寸口大一倍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所以清天河水可以清心火,退虚热。
小儿之病,多在肝脾二脏,心包经与肝经在胸腹部交接,二者相互联系与影响,清天河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清肝经之火的作用,清泄了肝火,心烦得除,肝对脾的抑制减弱,有助运化。
《幼科推拿秘书》中有“天河水从小天心坎宫外一直到肘腕曲池”的叙述,这句话指出了天河水的源头、流向和汇聚,坎宫主水,在体内对应的是肾。清天河水是引源头坎宫之水向上,以水济火,从而达到退热之目的。
推拿操作是向心为补,离心为泻,但这样不能很好的理清天河水的退热机理,清天河可以促进天河水出源以解表热,取天河可以促进天河水归源以解里热,通过手掌气血的变化调整体内阴阳,所以也有学者认为取天河水可促使静脉微迅速充血;清天河可以促进静脉微迅速缺血;通过对天河水的部位的操作,起到调整人体微循环血液重新分配,然后刺激小儿机体的机能,激发小儿的免疫系统和抗病能力,最后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注意事项
引起发烧的原因众多,有些需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推拿也需在辨证后方可使用。
上肢穴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