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咖啡豆适合做拿铁?
什么样的咖啡豆适合做拿铁?
作为受众面最广的咖啡之一,拿铁不仅是无数咖啡馆销量最高的产品,同时也是许多爱好者在家初尝的意式咖啡。关于拿铁的制作,时常收到各种提问,其中关于「怎么选咖啡豆」的呼声最高,本篇文章就来教大家如何挑选符合心水的咖啡豆吧。
拿铁咖啡,译自caffè latte,即牛奶咖啡。笼统地说,只要是往黑咖啡里兑奶的饮品均能被称之为“拿铁”。因此除了行业内特指的意式浓缩+牛奶制作的花式咖啡,在许多新人盆友眼中,摩卡壶、法压壶、手冲、虹吸、挂耳包等方式做的黑咖啡,加奶后都属于“拿铁”的范畴。
出现这种喝法,归根到底就是大家觉得纯黑咖啡的味道太苦了,希望通过加入牛奶这一角色来调和,以提高它的适口性,同时还能为咖啡增添一丝甜味。人们做这类奶咖时,一来不受步骤的限制,二来不会太过在意比例、温度、奶泡打发等“刁钻”的细节,只要本人喜欢,觉得咖啡好喝就够了。那么在咖啡豆的选择上,自然也拥有更大的施展空间。喜欢这类奶咖的朋友如果也苦恼于选豆,不妨参考曾经科普过的《如何让自制手冲奶咖更好喝?》。
但如果我们在某家咖啡馆喝到了一杯馥郁香醇的意式拿铁咖啡,希望在家里复刻出来,那么这时我们首要查找的关键词就应该是「意式豆」,即找到匹配意式咖啡机和磨豆机的产品。
不难发现,如今市面上常见的咖啡豆产品可以大致被分为两大类:意式咖啡豆与手冲咖啡豆。原因很简单,意式和手冲正是当前最主流的两种咖啡萃取模型。因此我们在购买咖啡豆之前,首先得确定自己到底是以怎样的方式做“奶咖”,再按口味进行挑选。
当然,并不是说买了意式咖啡豆就不能以手冲的形式冲煮,又或者手冲豆不可以用在意式机上,而是商家所出售的咖啡豆一般都会根据萃取方式的不同制定对应的烘焙曲线(烘焙程度),让咖啡豆在匹配的冲煮条件下可以呈现出不错的效果。
简单举个例子,埃塞豆单上共有两款孔加,一款用于以手冲为主的滴滤式萃取,为了强调柠檬、柑橘的明亮果酸,采用了浅度烘焙;而另一款则为了适应意式机、法压壶等增压加热式冲煮,让萃取的SOE可以兼具果酸与焦糖化香气,烘焙曲线调至中度烘焙。
萃取上的经验之谈,建议选用稳定性更高的意式拼配咖啡豆。拼配产品通常结合了不同产区的味型,再采用中度以上烘焙,更容易萃出丰厚油脂(油脂高的咖啡豆比较适合做奶咖),这样我们做浓缩口感厚实浓郁,容错率也更高。而且大多意式拼配豆主要供给门店出品使用,比起同类型风味的单品豆,价格相对较低,主打一个经济实惠的高性价比路线。对于没有太多咖啡制作经验的初学者来说,要想做出一杯好喝的拿铁,采用意式拼配豆显然是更有利的。
不过正如前面提到的,市面上销售的拼配豆大都趋向深烘焙,味道比较单一,做出来的浓缩咖啡会以焦糖化香气为主,比如黑巧、奶油、坚果。而深受单品咖啡概念影响的新一代咖啡爱好者,比起追求稳定萃取和丰厚油脂,反而更希望从咖啡中喝到花香、果酸、发酵感等独特的风味类型,于是他们将拿铁的选豆方向转至手冲单品的大类中,以寻得风味更突出、香气更明显的浅烘焙咖啡豆,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SOE。
当我们采用烘焙度较浅的咖啡豆萃浓缩时,由于咖啡豆的烘烤时间较短,内部的质地比较硬,风味更难充分释放出来,加奶以后就更寡淡无味了。因此需要调整各项参数以提高萃取率,比如延长萃取时间、提高水温、调细研磨度、增加份量等,难度系数要比深烘豆高出许多。
所以,若你也倾向于SOE拿铁,建议采用中度烘焙或风味型(果香、酒香)的单品豆进行制作,这样可以避免烘焙过浅的因素带来浓烈刺激的咖啡口感。
比如采用日晒的花魁咖啡豆萃出的SOE奶咖,就会呈现出百香果、蜜橘、奶油等气息;采用葡萄干蜜处理的哥斯达黎加草莓糖咖啡制作,拿铁则带有明显的橙香、果脯,以及玫瑰花瓣香气;而采用厌氧日晒的圣塔维尼咖啡豆呈现的SOE拿铁,竟有蓝莓、芒果干、发酵果香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