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被讨厌的勇气》: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被讨厌的勇气》: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66394517_121402388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是过去的错吗?现在的我(当下结果)是由过去的事情(原因)所决定,还是当下的目的决定着我此时的行为?

在世界心理学史上,面对这种问题,弗洛伊德认为: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弗洛伊德认为过去所受的伤,是现在不幸的罪魁祸首,不管是我们的情绪,还是行为习惯,都可能从过去找到原因。过去所经历所有的事情都是现在赋予它意义的。这就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

不管如何,这两者都有原因论的影子,而阿德勒却是反对原因论。《被讨厌的勇气》开篇第一夜: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通过一个青年和哲人的对话正式展开了对于阿德勒心理学的讨论。

但是,他更重要的观点是: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这个目的论中并不反对过去,直接否认过去,在阿德勒看来: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过去的记忆)”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

原因论与目的论

原因论放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理解,正如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决裂过程中,弗洛伊德就把当下的许多原因归结于性压抑或是童年的阴影,而荣格却不这样看,加上其他问题最终导致两人的决裂。

比如说一个人自杀的原因是什么?那一定是过去的种种错,因为过去的种种影响到当下,而这些原因导致了最终结果。

在电影《万箭穿心》中,当马学武自杀时,这个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观影的人很容易找到原因,是由于李宝莉的强势,是由于她面对老公出轨后的不理智行为导致的。

但是她的闺蜜不这样看,认为李宝莉所做的一切都没问题,是她家的风水有问题,属于万箭穿心的格局,在此住当然不妙,才会事事不顺了。

若聚焦目的论时,马学武自杀是有目的的,他的目的是面对生活的无奈,老婆的强势自身无法反抗,那就通过自杀这个方式来控诉,言下之意,通过自杀这个目的来惩罚李宝莉,让李宝莉活在痛苦中,所以马学武的遗书中只字未提李宝莉,就是要让李宝莉知道是谁把他逼死的。

有原因有目的,但是对于人生来说,哪个最重要,马学武的自杀到底是过往的原因还是他的目的倾向导致的?

若按阿德勒来看,原因倒是次要的,重要是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想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原因论到目的论的转变

从积极的人生考虑,目的论倒是有可取之处,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完全同意大师的观点并且背诵下来,目的是为自我的人生进行指导并有选择的吸收。

一只杯中有半杯水,这是常规的描述,但是有人看到这个现象时说:唉,只剩下半杯水了;有的人说:真好,还有半杯水。不同的心态导致看到的主观感受是不一样的。

对于习惯于找借口的人来说,从原因论转变到目的论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转变的好处则在于:如何为当下作出指引,看向未来,而不仅仅回顾过去。沉迷于过去再感叹现在,却无从想做好现在,只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按哲人的说法则是:这位母亲并不是因为怒不可遏而大发雷霆,她只不过是为了用高声震慑住女儿,进而使其听自己的话才采用了愤怒这种情绪。

而常规理解,一定是某种原因导致了自己的愤怒,而从阿德勒来看,是你自我的目的导致了愤怒,一种是把过错怪之于人(原因),一种是反求诸己(目的或动机),寻找自己的目的所在。

所以,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你的选择决定了你

从原因论看,过去决定了当下,若是从目的论来看,则不存在过去,当然不是否定过去,而是过去对于当下的选择并不重要。

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和目的论有相似之处,就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

按沉没成本的理解,当前决策的东西和过去的成本没有关系,但实际上许多人对于当前的决策总是会纠结于过去,比如恋爱中的女人们想和男朋友分手时,哪怕已经从多方面表现出这个男朋友并不是理想的未来伴侣,总想着自己曾经付出了那么多,还有的是自己已经是对方的人等等,结果选择进入婚姻后却是天天痛苦,也许最终以离婚收场,那么当初的选择又是为什么?只因为沉没成本太高,无法放下过去的成本罢了。

正如书中哲人说的:应该去做——这一简单的课题摆在面前,但却不断地扯出各种“不能做的理由”,你难道不认为这是一种很痛苦的生活方式吗?

一个简单的课题:选择你认为正确的选择,你的选择决定了你。

最后,我们就可以反思这个问题了: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