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品药学研制现场核查常见问题分析
化学药品药学研制现场核查常见问题分析
药品研发数据是支持药品审评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评价的重要证据,是药品注册现场核查的重要内容。随着《药品管理法》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修订与实施,药品注册核查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对近2年化学药品药学研制现场核查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了研制现场核查要点的变化和常见问题,为新法实施后药品注册申请人加强药品研发管理提供思路。
药学研制现场核查要点
2021年发布的《药品注册核查要点与判定原则(药学研制和生产现场)(试行)》中,药学研制现场核查要点包括质量管理、处方工艺、样品试制、原辅料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以下简称原辅包)、质量控制、对照品和参比制剂、稳定性、数据可靠性9个方面。相比2008年的核查要点,2021年核查要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化:
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作为一个专项进行描述,包括组织机构与人员、研究记录、文件和记录、变更和偏差管理、委托研究5个方面的要求。强调了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后的变更和偏差管理。
技术转移:新增技术转移核查要点,关注研制过程中所获取的产品知识和经验是否转移给生产企业,以及生产企业是否有能力实施被转移的技术。
样品试制与质量控制:将2008年核查要点中的样品试制、质量、稳定性研究及样品检验,深化为样品试制、原辅包、质量控制、对照品、稳定性,并增加了参比制剂的相关要求。
数据可靠性:在2008年核查要点关于申报资料真实、一致、可追溯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研制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数据的修改、删除、覆盖等,以确保数据可靠。
近2年化学药品药学研制现场核查概况
对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的研制现场核查进行分析,共筛选了189个化学药品的药学研制现场核查。其中,2020年7月1日前按照《总局关于调整药品注册受理工作的公告》(2017年第134号)集中受理品种83个,发现问题352项,平均每个品种发现问题4.2项;2020年7月1日后按2020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受理的品种109个,发现问题502项,平均每个品种发现问题4.6项。
从发现问题的统计分析来看,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其次是质量控制、对照品和参比制剂、数据可靠性方面的缺陷。对于2020年7月1日后受理品种,质量管理、技术转移两方面的发现问题较之前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药学研制现场核查常见问题分析
3.1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
- 制度不健全:缺少关键性质量管理文件,文件缺乏适用性,内容规定不详。
- 人员培训不到位:相关人员不熟悉操作流程或管理要求。
- 文件规定和实际执行不一致:记录不完整,偏差管理、变更管理不符合要求。
- 委托研究管理不到位:对委托方的能力评估不足,文件和样品交接不可追溯。
3.2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方面的主要问题有:
- 申报资料与原始记录不一致。
- 分析方法学验证不规范。
- 检验报告不规范,引用厂家报告或自委托检验结果的项目缺少标注/说明。
- 仪器设备校验和使用不规范。
3.3 对照品和参比制剂
对照品和参比制剂方面最常见的问题有:
- 未按要求贮存和使用。
- 对照品未按要求进行标定。
- 使用时间早于入库时间,入账数量记录不全。
3.4 数据可靠性
数据可靠性的主要问题包括:
- 纸质、电子数据无法追溯。
- 电子数据可靠性保障不足。
- 电子数据保存不规范。
- 选择性使用数据。
- 支持结论的部分信息未在申报资料中描述。
3.5 技术转移
技术转移方面的主要问题有:
- 未按规定方式转移,缺少正式的转移文件和记录。
- 技术转移方案或计划内容不全。
- 技术转移过程不规范,未进行必要的分析评估。
- 转移内容不完整,未进行分析方法的转移确认。
探讨与建议
研制现场核查是基于申报资料,通过原始记录和数据、药品研制合规性、数据可靠性,确认申报资料真实性、一致性的过程。近2年研制现场核查中发现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数据可靠性、技术转移是研制现场核查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分析各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关键在于药品研发阶段是否建立了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而实现研发与生产的有机衔接。
药品研制单位应重视2021年核查要点中的新要求新变化,将其放在国内外法规指南变化的大环境中去理解,结合研制现场常见问题和企业实际情况,通过自查确定当前药学研制的工作中的不足,以完善质量管理,在实践中持续改进药品研制的管控要求,减少研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和风险。
药学研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药品能否上市及上市速度,该阶段的研究工作是证明药品质量的关键证据。通过本分析研究,希望为制药行业进一步加强药学研究工作,做好药学研制现场核查准备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