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赵云:称得上三国时期完美武将的代表吗?
历史上的赵云:称得上三国时期完美武将的代表吗?
现在很多人受演义和游戏的影响,有不少读者都会认为赵云,无论从功劳、胆识、武艺还是人品,都将赵云视为文武双全的代表。那历史上的赵云是不是如大家所说的那么完美呢,我们结合正史来谈下赵云在三国时期都有哪些成就和地位。
出生背景
赵云,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三国志》《赵云传》的注引《云别传》记载内容:“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大意是说汉末时期,在本郡联合推举之下的赵云,作为义从首领,投奔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能够被所在地郡推举的人,肯定是在本地范围内有着强大影响力的人,赵云既然能够成为这支子弟兵的领头人,那么显而易见他的家族在他所处的家乡地区,肯定是有一定的地位和威望的。即便他是凭借自身的武艺、德才而受到军民和爱戴,根据汉末的历史情况和实际的战略局势来看,在一个地区内能够有能力招募乡兵义从的人,因为带领义军,不仅仅需要威信威望,更需要人力、物力、财力,必定出自豪门贵族;以赵云的修养、学识和能力来说,他也绝非是寒门出身。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对于赵云出场时与文丑有过交战,书中这样描写,“忽叫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在正史中并没有记载赵云和文丑的交战记录,也就是说罗贯中老师虚构出来的情节罢了。
随刘备征战
初平二年,当时刘备依附在公孙瓒处,赵云得以与刘备深交。公孙瓒与袁绍交战,便上表将刘备提升为别部司马,派刘备前去帮助田楷抵抗袁绍。赵云随刘备出征,为刘备掌管骑兵。后来,赵云因为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归乡,至此与刘备分别。
建安五年,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之后前去依附袁绍,并且还在邺城遇见了久别七年的赵云,从那之后赵云就一直跟随在刘备身边。
长坂坡救阿斗
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下预取荆州,刘备无力抵抗曹操,路过襄阳时,城中十余万百姓自发跟随刘备,致使行军速度非常缓慢。曹操率领五千精骑急追刘备,追到当阳境内的长坂。 危急之下,刘备丢下妻子和孩子,仅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逃跑。混乱中不见了赵云,有人对刘备说赵云往北边曹操那里去了,刘备直接用手戟打过去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而后,赵云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回到刘备身边。 此战之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牙门将军职务是:与主公关系亲近,需要常伴主公左右,并代为主公统领亲兵,外军征伐时,牙门将军留守中央。蜀汉刘备创置这一官职,入川之战的魏延因颇有战功,亦获封此职,东吴和曹魏亦设置此职,但不曾有人担任。
翊军将军
建安十八年,此时已经占领荆州的刘备与益州牧刘璋决裂,准备进攻刘璋,并召诸葛亮等人入蜀支援。诸葛亮与赵云、张飞等率军溯江西上,关羽留守荆州,一路平定郡县。在攻克江州后,兵分两路,赵云率军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阳、犍为等郡。 至次年于成都南面,完成对刘璋的包围。刘备攻下成都之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是刘备特别为赵云设立的官职,也即是对赵云多年功劳的肯定和嘉奖。但是在赵云当上翊军将军之后,到刘备蜀中称帝,夷陵兵败病逝于白帝城赵云都再没有升迁过。
汉中之战护黄忠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刘备听从法正、黄权等人的建议进攻汉中,曹军和蜀军对峙期间,黄忠和赵云共处一个营寨,曹操的后勤部队正往前线运送大量粮草,黄忠认为这是个可乘之机,于是让赵云留守大营,他带领一路人马前去夺粮,谁知黄忠一去与赵云失去联系。赵云非常担心,于是和副将张著只带着几十个骑兵,出营前去侦察敌情,接应黄忠。谁知途中遇见曹操的大部队,情况十分凶险。赵云毫无惧色,“前突其阵”,一马当先杀入敌阵。曹军不知底细,一时措手不及被赵云冲乱。等他们回过神来,发现赵云人马极少,于是立即把赵云等人团团围住。赵云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不但自己杀出重围,听说副将张著负伤,没能杀出来,立即反身杀入阵中救出张著,得以平安回营。但曹军大队很快追踪而至,来到营门前。当时营寨中主力部队已经被黄忠带走,防守空虚,如果曹军发起进攻,一个冲锋就能杀进来。赵云部下建议关闭寨门死守,赵云却反其道而行之,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跟曹军打起了心理战。结果曹军反而逡巡不前,怀疑其中有诈,于是主动退兵。赵云不失时机随后掩杀,“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曹军误认为蜀军重兵来攻,顿时乱了阵脚,大败而逃,唯相践踏,死伤惨重,“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刘备赞叹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赵云在寡不敌众、极为危险被动的局面下沉着应对,反败为胜,显示出惊人的胆略和军事才能,堪称一生巅峰之战。
由于此前的定军山之战中,赵云的同事老将黄忠,刚刚取得刀劈曹魏名将夏侯渊的大胜,威震一时,使得定军山之战成汉中之战的标志性战役,黄忠也因此成为蜀汉武将的杰出代表,赵云的“空城计”之战同样精彩,反而不被人关注。
罗贯中老师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将赵云北上的目的是去找人,糜夫人将阿斗托付给赵云便投井自杀,赵云把阿斗绑在自己怀里突围。两人在长坂坡跟十万曹军搏斗,七进七出长坂坡,连续杀死曹军五十几名大将还抢走曹操的佩剑青釭剑,最终安然无恙脱身,打出了"常山赵子龙"的威名。实际仔细想想文字就略显夸张,这些在正书中都没有记载,完全是虚构出来增添人物形象色彩的。
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由来,出自小说《三国演义》,陈寿最早作《三国志》时,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出自并未提出五虎上将的概念,而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将。正史中刘备汉中称帝,只封了关羽、黄忠、张飞、马超为前后左右将军。赵云此时还是比不了他们的。但赵云作为一介布衣,能混到这里也非正常人所比了。
武将排名
无论古代史书中还是近代战争中,所讲的战争基本上都是大规模的团战,对于武将单挑非常少。出名的几次单挑也就是孙策单挑太史慈,吕布单挑郭汜,还有后面五代时期争霸的大将周德威,葛从周等人。因为《三国演义》《水浒传》只是小说而已,小说追求的是给读者一些快感,能让读者从中找到一些阅读的乐趣,所以作者就必须创造一些精彩的情节来打动读者。在这里就不过多解释了。
历史上的赵云并没有演义中的那么厉害。从他在刘备军中历任的官职就可见一斑,刘备视他为心腹胜过视他为将帅,掌管亲军,保护内眷,可见其忠,长坂护主,可见其勇,成都谏言,可见其仁,汉中之战,可见其智,可见个人人格魅力还是有的,可是这么一个全才的人,可偏偏排在魏延之后,汉中太守就是让魏延做了。历史上的刘备能称帝位,绝非一般人能比,基本的用人精准,看人独到还是有的,可见赵云虽然忠勇仁智,但是肯定有其他弱点,综合正史看下来,赵云统帅和战到规划倒可能略逊一筹,不适合做统帅, 不然也不会在诸葛亮死后才给赵云谥号,而且到号顺平,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这个谥号怎么看都不像一个武将应得的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