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怡字的演变过程及由来和意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怡字的演变过程及由来和意义

引用
百度
1.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059689590420940979.html

“怡”字的历史演变

“怡”字最早见于东晋时期,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它来表达心情的愉悦,如“宽清眄庭柯以怡颜”。这个字是通过形声法创造的,由“心”字旁和“台”字组成,意指和悦的样子。《说文解字》中解释说:“怡,和也。”

“怡”字的含义

在古代文献中,“怡”字常用来形容心情舒畅、愉悦的状态。《礼记·内则》中提到的“下气怡色”意指平和地说话,面带笑容。《国语》中有“有庆未尝不怡”,意为有喜庆之事,人们总是心情愉悦。

“怡”字在文学中的应用

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人们“怡然自乐”的生活,表达了一种安宁快乐的生活状态。在《岳阳楼记》中,“心旷神怡”形容了人们在美好的环境中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怡”字的象征意义

从字面上理解,“怡”字由“心”与“台”组成,暗示着心灵的愉悦与安宁。在《尔雅》中,“怡”被解释为“乐也”,进一步强调了其愉悦、快乐的含义。

“怡”字在现代的使用

“怡”字的使用范围广泛,从古代文学作品到现代生活场景,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它不仅代表了人们内心的愉悦,也传达了一种和谐、安宁的生活态度。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知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