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平型关战役前的情报战:侦察队冒充日军,抓了16名便衣特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平型关战役前的情报战:侦察队冒充日军,抓了16名便衣特务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7T875S40543KZU2.html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平型关战役前的一场情报战,展现了八路军侦察队的智慧与勇气。他们通过伪装、潜伏等方式,成功获取了日军的重要情报,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节节败退,八路军则声威日隆。当侵华日军占领了平津、张家口、大同等重镇后,他们蠢蠢欲动,急于在西北大地寻求突破,好挽回些许颜面。就在这时,蒋介石终于做出了正确抉择,命中央军与八路军合编抗日。陕北红军主力也随之更名为八路军,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消息传来,彼时正在陕西三原经受血与火洗礼、淬炼的八路军第115师获命前往太行山脉一带,准备在当地与日伪军开展游击作战。全军将士无不热血沸腾,摩拳擦掌,暗自期盼能在战火硝烟中一展身手。

于是,就在一次振奋人心的誓师大会结束后,参谋长彭翱意气风发地找到了侦察队的骨干。他神情严峻、语重心长:"粮草既已先行,兵马却还未动。这一次,侦察工作将耽搁不得,刻不容缓!你们立即出发,兼程赶赴盘踞在张家口、大同一带的日伪军阵地,务必掌握他们的军事部署,为全军贮备好粮草!"

听闻此话,方福钦与战友们个个斗志昂扬。当日即整装待发,不日便带着通讯兵和电台驰援山西大地。那时山西晋军正与八路军勾连,对他们的行军予以通融,一路上亦算是驰骋畅通。

原本计划赶至平型关后再商量对策,谁知这一路行军可谓是捷足先得。侦察队于计划日期提前一天便达到了阵地,初窥战场阵阵炮火的硝烟味便扑面而来,让他们无不热血沸腾。

抵达平型关后,方福钦与师部侦察参谋当即召开会议,研究侦察对策。经过反复探讨,双方决定采取"一锅煮"之策,既派出武装骑兵队运动扰敌,又派遣便衣侦察员深入敌后刺探军情。

武装骑兵队由方福钦亲自率领,由数十名身经百战的老马夫和骠骑勇士组成。这支队伍往昔屡建奇功,尤其擅长运动扰敌和骚扰敌后,因而也被敌人耻称为"红色鬼师"。他们今番乘驹直扑平型关一带,出无踪覆无影,遍插锃草惊雷,使阵地上的日伪军猝不及防,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便衣侦察员也打扮成农人和小商贩的模样,混迹于大同、张家口等据点周边。他们多为当地籍贯,熟悉地形,且往往行踪无迹、影子无形,敌人往往无法识破身份。尤其有一些老资格的战士,甚至在东征年间曾参军日军,对敌言行礼数了如指掌,堪称渗透利器。

消息很快传来,数名便衣侦察员已成功潜伏于大同各要冲。只是对于这座城市的敌军部署却还一无所知,难以捕风捉影。方福钦听闻此消息后,面色凝重,不禁焦虑万分。他明白时间就是生命,一刻也耽搁不得。只有掌控了这批敌人的行踪,才能确保战役的胜算。

当即,方福钦召集所有骨干开了一次谋略之会。他将心中的忧虑和为难一吐而尽,众人七嘴八舌,纷纷贡献谋略。就在这时,一个老兵忽然开腔,言简意赅,语重心长:"汉奸都是些酗酒赌博、不务正业的家伙,与那些酒囊饭袋、赌徒流浪人员打交道自然最多。只要在那儿打探,定能找到他们的行踪线索。"

闻言,方福钦若有所思,当即拍案而起,决定依此编织一张巨网,务必把这些潜伏于大同的汉奸尽数拢下。

次日黎明,方福钦带领一众侦察员们已换上了打扮,分头行动,潜伏于大同城中各大旅店、酒肆、商铺之间。他们有的装扮成烟瘾大户、有的伪饰赌徒流浪汉的模样,暗藏杀机,伺机而动。

一时间,大同城中处处可见这些狼狈不堪、衣衫褴褛的游手好闲之徒。有的摇摇晃晃,已是酩酊大醉;有的则搓着旧扑克,对簸着口奄里的尘土;还有的则蓬头垢面,坐卧街头,一派不务正业的邋遢相。看上去,他们确如那老兵所言,尽是些游手好闲、贪赌嗜酒之辈。

就在这时,一名便衣侦察员发现了一个可疑人物。那人骨瘦如柴,双手揣于袖中,正打着阵阵的哈欠,眼泪鼻涕横流。显然,这是一位挂着沉重烟瘾的"老海"了。瞧他那囫囵憔悴的模样,似乎已有数月没摸过一口大烟,正焦头烂额间。

机不可失,便衣侦察员当即上前搭讪,只见那"老海"爱答不理,对一切视而不见。侦察员绞尽脑汁,终于施展了杀手锏:他当即从怀中掏出几根大烟,在那"老海"面前晃了晃。

那"老海"瞧见大烟,双眼登时放了光,口水直流,如获至宝,一把抢了过来,迫不及待塞嘴含之。待得浓烟遍体,他才缓缓吐出一口长气,全身一振,活像从阴曹地府重新回到了人间。

侦察员趁机将其一再哄骗,终于请他入座,恭敬地摆上香喷喷的酒菜,盘桓款待。未几,那"老海"更是忽然开怀大笑,朗声连称,定要与侦察员结为莫逆之交。

侦察员见机不可失,当即打探起这"老海"对汉奸们的所知所闻。只听那"老海"饱含酒气,含混不清地说道:"啊,你说那些汉奸啊?我说我这都见多了,他们哪能少得了我?他们那些家伙往往一身便服,头戴黑礼帽,穿件长衫,腰束皮带,行头可是体面得紧哩..."

循着"老海"的描述,便衣侦察队员们很快便锁定了几名可疑份子的下落。原来,这些汉奸往往打扮体面,毫不起眼,正是藏匿于平民百姓之中的最佳伪装。

他们大多在城中的旅店、酒肆、药铺等处流连,身份不一,有商贩、有药商、有乡绅,还有不少混迹于大同城中的奸细。这些人往往与日军勾连,充当了日伪军的眼线和特务,为其输送一切军事情报。

侦察队员们当即密切监视这些人的一举一动。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暗中窥视着,伺机而动。终于,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一名身着长衫、头戴黑礼帽的汉奸被侦察员们逮个正着。

那人见状,慌乱之下企图溜之大吉,遭到侦察员的当头一棒,当即跪地求饶。随后,便有不少装扮体面的汉奸被一网打尽,落入了八路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对这种卖国贼,八路军自然不会手软。他们这些日伪军的爪牙,几番拷问之下,终于吐露了大同城内的部分日军阵地,以及他们所知道的一切军事机密。不少日军官兵、伪军狗腿子的行踪也全都暴露于天日之下。

纵然如此,侦察员们还是感到捉襟见肘。他们虽抓获了一批汉奸奸细,却依旧难以掌控大同城内外日军的全貌。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该如何才能将这层层迷雾扫去,让日军阵营的军事布势完全呈现在自己眼前。

就在这时,前线传来捷报,原来骑兵排已在外围混战了数日,疲劳不堪。他们一路杀出重围,斩获了数名日军俘虏,为情报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侦察队员们当即讯问起这数名俘虏来。不料,这些日军战俘个个口风惟恐,毫不作答。在这危急关头,方福钦当机立断,决定斩钉截铁,施展"最后杀招"。

方福钦当即命令手下人等装扮成日军官兵的打扮,混入俘虏的行列中。他们言语粗鄙,态度咄咄逼人,不时拳打脚踢,极尽羞辱。可俘虏们依然一言不发,无动于衷。

见状,方福钦不禁暗自叹息,这些日军人果然咬定青山不放松口的主儿。于是,他当机立断,命令将俘虏分成两拨,分别关押在两处远离的营房之中。

随后,他命令手下再次变装成日军的打扮,前去探视并"拷问"其中的一伙俘虏。方福钦亲自饰演一名彪形大汉的日军上尉,气势汹汹地冲入营房,破口大骂道:"你们这些家伙,竟如此抗拒上级,罪过罪过啊!"

说罢,他挥手呼来数名手下,把其中一名俘虏拽到跟前,拳打脚踢,辱骂连连。那俘虏很快就服了软,哭哭啼啼连声求饶。方福钦这才假意停止毒打,冷冷问道:"好了,现在说说,你们驻扎在大同城的有多少军马?还有哪些地方布防重兵呢?"

那俘虏早已怕得魂不附体,当即老老实实供了出来:"小人才疏学浅,所知无几…只知我大东亚帝国陆军第五方面军驻扎于大同城中,兵力约十余万…至于其他,小人实在是不太清楚了…"

方福钦听罢,脸露喜色,但并未露馅。他当即挥手,把那俘虏重新丢回牢房,转身大踏步走了出去。待到外面,他才对手下人员竖起大拇指,连声叫好。

这一着"声东击西"的伎俩果然奏效,如愿以偿获取了敌军的重要军情。就在这时,有人送来一纸电报,正是前线情报部门传来的最新战报。方福钦迫不及待展开细阅,只见上面赫然写道:"根据最新捕获的情报,日军第五方面军主力驻防大同城南,约十五万人马云集彭家营等处,另有张家口、平型关等地布防重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