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自我与宽容他人——谈谈我们的视力与修养
审视自我与宽容他人——谈谈我们的视力与修养
我们的视力很奇怪,对于自己的优点,总是第一个看到;对自己的缺点,总是最后一个看到。这种奇特的"视力"不仅影响着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也影响着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如何改善这种"视力",提高个人修养,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认识自己的视力
我们的视力往往伴随着我们自身特有的滤镜。在日常交往中,当我们欣赏自己的优点时,总是情不自禁地首先映入眼帘;而面对自身的缺点时,却常常选择性地忽视或延迟发现。这种"视力"的偏差,源于我们对自身的过度关注和自我保护机制。
我们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并非完全出于自负,而是因为我们在自我评价时容易忽略他人的贡献和努力。我们往往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忽视了他人的帮助和外部环境的因素。这种盲点导致我们在面对他人时容易产生优越感,从而影响我们的判断和态度。
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们常常采取否认、逃避或过度自信的应对策略。然而,真正的自我成长和进步往往需要我们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不足。正视并接受自己的缺点是成长的开始,而避免这一步就意味着我们可能错失了改进和提升的机会。
二、修养与看人看事的态度
"看别人不顺眼,是我们的修养不够;听别人不顺耳,是我们心量太小。"这句话揭示了我们在面对他人时的一种态度问题。我们的修养和心量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他人和事物。
修养是一种内在的素质和气质,它决定了我们如何待人接物。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人或事时,是否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性,是否能够宽容大度地对待他人,这都与我们的修养息息相关。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宽以待人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心量。心量指的是我们内心的容量和宽度。只有拥有足够的心量,我们才能接纳不同的人和事,才能在遇到不顺眼或不顺耳的人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避免因为一点小事而心生芥蒂或斤斤计较。
三、如何改善视力与提高修养
为了改善我们的视力并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我们要学会自省与反思自己,不仅要正视自己的优点和成就,更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不断进步。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指责他人,即使我们不同意对方的看法也要尊重对方的观点并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情感。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还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通过学习、阅读、思考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这样我们在面对不同的人和事时就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我们要学会宽容大度地对待他人,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或心生怨恨。在遇到不如意的人或事时要学会包容和理解,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还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总之,视力与修养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追求的两个方面。通过自省与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不断进步;通过倾听与理解我们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我们可以更好地待人接物;而拥有宽容大度的心态则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努力改善自己的视力与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作者简介:
陆天然,法学硕士,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现任东华大学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中国自贸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任全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法治智库"首席专家库成员、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保护投资者权益工作委员会(简称:权工委)高级顾问。曾任新华社记者、中国改革报福建记者站站长和国务院研究室(言实)互联网时代方法论课题组组长,著有《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