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汇总:天然橡胶供需格局生变,价格走势如何演绎?
研报汇总:天然橡胶供需格局生变,价格走势如何演绎?
近期多家期货公司发布天然橡胶市场研究报告,本文综合中信期货、中粮期货、中信建投期货等机构观点,对天然橡胶市场供需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美国轮胎市场需求分析
轮胎行业是天然橡胶最大的需求来源,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轮胎市场,在消费量和市场价值方面占据重要地位。研究美国市场既有利于判断全球轮胎发展趋势,也更有助于展望我国未来轮胎行业的发展方向。
配套胎需求主要受到新车产量影响:配套胎需求主要由新车的生产与销售决定。按车型来看,销售结构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轻卡取代轿车的趋势非常显著;2、卡客车销量与宏观经济变化的相关性较强。随着轻卡逐步替代乘用车,单车配套系数会有所提升。不过,乘用车产量目前已降至较低水平,随着电动车的普及,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有限,因此预计未来几年的配套系数将基本维持现状。
替换胎需求影响因素众多:替换胎的需求是以汽车保有量为基础,叠加其他促使换胎的因素共同造成的。综合来看,(1)替换市场轮胎需求总量与趋势与汽车保有量密切相关,而换胎率也理应呈现出震荡上行的趋势,所以仍需观察在后疫情时代的变化;(2)通过可得的相对高频指标的变化来更好的判断替换市场轮胎需求的变化。
总体来看,美国的轮胎进口量与消费量之间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主要是进口轮胎数量以及占比不断提升。
最后结论:预计美国轮胎市场在 2024 年的表现会在 2023年偏强表现的基础上维持。
天然橡胶供给端分析
供应格局变化:从2011年以来,橡胶在大部分年份都维持了供应过剩的状态,价格下跌并没有抑制产量,反而产量还在不断增长,导致橡胶长期偏弱。但2023年橡胶供应却出现了久违的减产,即从去年4月至今年2月,泰国和印尼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大幅减产,这是非常重要的利多。其实除了厄尔尼诺天气原因,老赵去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泰国橡胶树年龄偏大产量逐渐下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市场供需错配:去年泰国和印尼大减产,但出口中国的量并没有减少,大量的橡胶被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分流了海外市场的供应,海外橡胶开始缺货。因此,行情由海外率先发动。首先是日本橡胶(TOCOM)橡胶最先启动,然后带动新加坡橡胶(SICOM)上涨,进而带动国内上涨。在涨幅上,也是TOCOM>SICOM>NR>RU。
但由于中国市场价格与海外市场倒挂,目前的原料价格生产出来的成品出口到中国要亏损100美元/吨,出口到欧美则还有利润。这势必导致泰国、印尼的加工厂和贸易商会不断推迟中国的船期而优先发往欧美。可以预计,接下来中国的进口将下滑,并逐步进入到一个去库的过程,从而推动国内的胶价补涨,缩小与海外市场的价差,才能实现新的平衡。
- 不同品种表现差异:NR的涨幅大于RU,深色胶涨幅大于浅色。NR的交割品是20号标准胶,供应主体是进口胶(深色胶);RU的交割品是国产全乳胶与进口3号烟片,供应主体是国产胶(浅色胶)。在轮胎行业中,深色胶的使用量远大于浅色胶,因此,深色胶更能代表现货的实际情况。以往橡胶的上涨,很多时候是RU盘面被资金推动上涨,深色胶被动跟随。这一波深色胶走强,更能代表需求端实实在在的改善。
市场展望与风险提示
国际市场来看,需求稳中偏强。国内市场,国家正在推动新一轮消费升级,“以旧换新”,“汽车下乡”等政策密集发力,预计今年国内需求还会持续发力。目前泰国处于减产期,上游原料库存和成品库存都比较低,国内库存有望逐步下行,为橡胶价格上行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本面基础。如果天气再出点意外,对供给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3月起新胶开割,中国、越南、科特迪瓦很快就要开割,越南、科特迪瓦的橡胶树比较年轻,供给方面稍稍又多了一些变数;二是外盘短线涨幅大,存在较多获利盘,有一定技术回调需求。
声明:本文仅作为观点交流,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