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芭比》是一部文化现象级电影?你该知道的芭比10件事
为什么《芭比》是一部文化现象级电影?你该知道的芭比10件事
《芭比》电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潮。这部电影不仅打破了票房纪录,更引发了人们对性别平等、审美观念和文化多样性的深入思考。让我们一起探索芭比背后的故事,了解这个陪伴了几代人的玩具娃娃如何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现象。
1. “芭比海默”效应,验证观众的喜好
2023年,《芭比》和《奥本海默》两部热门电影创造了全球票房奇迹,形成了各种效应。甚至有说法称,“奥本海默多1.5亿票房要感谢芭比!”(因为芭比票卖完所以改看奥本海默),两部电影互相加成引发“芭比海默”(Barbenheimer)迷因热潮。席尼墨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愿意出演《芭比2》中的肯尼角色。这两部大片让美国电影院迎来了疫情后的春天。
2. 史上第一個芭比,靈感竟來自「大人玩具」
德國大人玩具《Bild-Lilli》(左)是芭比娃娃的創作原型。
1959年由美泰儿(Mattel)创办人萝丝汉德勒(Ruth Handler)推出的第一隻芭比於美國玩具展亮相,芭比创作灵感是什么?是德国卡通人物《Bild-Lilli》,为金髮碧眼的性感新奇玩具,萝丝汉德勒将高度女性化时尚的象征改版成孩子們的玩具,当时大眼圆脸婴儿娃娃Betsy Wetsy被许多小孩打入冷宫,芭比的诞生也被指責为「让女权倒退」的现象。
“与玩娃娃不同,小女孩只能扮演妈妈的角色,而芭比始终代表著女人有选择的事实。”——Ruth Handler
3. 问世64年,全球最有价值玩具
每年,美泰儿在全世界150个国家售出超过1,000万个芭比,其中有超过九成的12岁以下美国女孩,拥有至少一个芭比娃娃。2022年,美泰儿旗下芭比品牌的销售额约为14.9亿美元,相较于前一年的16.8亿美元有所下降。值得一提的是,美泰儿的另一个热门品牌是Hot Wheels风火轮,模型汽车和赛道组在1968年推出,至今仍然非常受欢迎。
4. 1965年推出“节食芭比”被骂翻
节食芭比《Slumber Party 1965》附带了一个体重为110磅的浴室秤、一本封面写着《不准吃》的书和粉色丝绸睡衣。(图片:Theriaults)
回忆儿时情景,打开芭比娃娃盒子,每一套服装都有完美风格,每一張脸皆是完美妆容搭配髮型设计。完美,完美,完美,芭比娃娃在过去一直是金髮碧眼又纤细,是符合主流价值框架的“美人”。
从头到脚都做得非常完美的芭比,默化了女孩对“瘦”的审美标准,1965年,美泰儿出產了一款“节食芭比”受到妇女团体挞伐。随着时代演进与审美探讨,碧昂丝等身材丰腴的女星崛起,美泰儿也已推出高矮胖瘦有多元体型的芭比,让“芭比的身材不再是她的包袱。”也使年轻女孩追求更健康的身體形象。
5. 芭比曾在印度市场遭遇滑铁卢
芭比来到了印度,却并没有取得令人振奋的成功。
1991年,美泰儿在印度推出的芭比娃娃,还是大家熟悉的金髮蓝眼芭比。然后在1996年,他们推出了棕色皮肤穿着鲜艳纱丽或莎尔瓦卡米茲套裝(一件及膝的束腰外衣搭配合身长裤)的印度芭比娃娃。但市场反馈显示,印度孩子依然偏爱白皮肤的芭比,因为在当地文化中,浅肤色的女性被认为更漂亮,这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6. 芭比的第一份工作是——模特儿
芭比发明人萝丝汉德勒分享到,芭比诞生初衷是作为青少年时装的模特儿。你可以发现,早期经典芭比服装设计几乎都源於巴黎时装秀,她们的人生目标就是紧跟着最新的时尚潮流。职业性别无差别,芭比娃娃换上了护士、空姐、夜总会歌手、太空人、外科医生,也能同时展现专业与时尚。
7. “芭比粉”色彩受版權保护
芭比娃娃的粉色是什么颜色?这种粉,已成為芭比的代名词,美泰儿甚至拥有一种受版權保护的Pantone色調「219 C」称为芭比粉(Barbie pink),是一种深而明亮的玫瑰色,2023年,通过《芭比》电影再次迎来复古时尚及其明亮、甜美风格的复兴。
8. 从名人圈到伸展台的“芭比风”
Valentino 創意總監 Pierpaolo Piccioli。
占据时尚版面的芭比风(Barbiecore)是在什么时候崛起?巴黎丝希尔顿(Paris Hilton)、妮可李奇(Nicole Richie)和小甜甜布兰妮(Britney Spears)功不可没。她们超级女性化(通常是粉色且闪闪亮亮)的穿搭如《独领风骚》、《金髮尤物》以及《辣妹过招》都如今日的《芭比》形成粉丝狂潮。在高级时装界,則以Pierpaolo Piccioli的2022年全粉色Valentino可谓是最具代表性的“芭比风”作品,是“多巴胺穿搭”(Dopamine Dressing)、能激发快乐并让自己感觉良好的服装趋势。
9. 芭比变真人可能吗?
如果我们把经典芭比变成真人,她的身材会是什么样子?她的身高会是175公分,胸围39英寸,腰围18英寸,臀围33英寸,穿3号鞋。结果是解剖学上不可能验证的荒谬数字。
10. 有芭比,就有女性主义被热议
电影《芭比》剧照。
在《芭比》的闪亮粉色派对上,藏着第二波到第三波女性主义浪潮的背景故事。芭比诞生的20世纪60年代,正是女权主义运动兴起的关键时期。女人追求平权的历程可分为:第一波(1850-1945)女权主义者提倡政治参与;第二波(1960-1990)颂扬经济独立和职业发展;第三波女权主义展现个人风格与多元认同,以及2012年崛起的第四波——专注推翻性别规范(gender norms)。
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电影如《惊奇队长》、《惊奇少女》、《律师女浩克》是以“女英雄”为主角的故事,对部分观众来说或许不习惯,所以相较于典型超级英雄电影有更多负面评价。即使是获得“烂番茄”90%新鲜认证、“CinemaScore”影院评分拿到“A”超高好评的《芭比》,由于影片中芭比与肯尼的寻找自我之旅也颇具讽刺父权社会的暗示,也引发观众评价两极的论战。戏里戏外,性别平等永远是我们要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