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凶猛的小鸟与霸王龙生活在一起
这种凶猛的小鸟与霸王龙生活在一起
在白垩纪末期,与霸王龙等大型恐龙共存的不仅有小型哺乳动物,还有一种体型较大的猛禽——鸟龙鸟(Avisaurus)。这种反鸟类(Enantiornithes)的成员,凭借其强壮的脚爪和锋利的喙,成为了当时天空中的顶级掠食者之一。
鸟类早在侏罗纪中期就已经出现,并且在之后漫长的中生代演化出了大量成员,但是它们基本上都是娇小的素食者或杂食者,以植物、昆虫等为食,不过古生物学家最近注意到一种生活在霸王龙身边的反鸟,竟然是猛禽。
地狱溪组地层代表了白垩纪最后的时期,其中发现了大量恐龙,最著名的就是霸王龙。除了霸王龙,在该地层中也发现了许多史前古鸟,其中就包括了鸟龙鸟(Avisaurus),如果仔细看其学名组成就会发现鸟龙鸟的属名中并没有鸟的后缀,直译就是应该叫“鸟龙”,其中的原因还得从化石的发现、研究和命名说起。
1975年,古生物学家J·大卫·阿奇博尔德(J. David Archibald)在蒙大拿州的菲尔德县发现了一块很小的化石,编号V73097,其属于某种小型动物的跖骨,后来化石收藏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古生物博物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useum of Paleontology)之中。
在蒙大拿州发现的跖骨化石
1985年,布雷特·苏尔曼(Brett-Surman)等人描述了化石,并将其命名为“Avisaurus”,意思是“鸟龙”,因为他们认为这节跖骨属于某种小型的像鸟一样的非鸟兽脚类恐龙。1992年,洽培(Chiappe)在重新研究了跖骨化石形态之后判断其来自于某种白垩纪反鸟类,这个时候才应该叫鸟龙鸟。
鸟龙鸟属之下共有两种:其模式种名为阿氏鸟龙鸟(Avisaurus archibaldi),种名献给化石的发现者;第二个种在2024年才被命名,化石同样来自于地狱溪组,名为达尔文鸟龙鸟(Avisaurus darwini),种名则是献给进化论的提出者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
鸟龙鸟的跖骨常73.9毫米,这已经是已知最大的反鸟类(enantiornithine)跖骨了,据此推测鸟龙鸟的体长约0.5米,翼展超过1米,体重在1.4至1.7千克之间,已经达到雌性雕鸮(Bubo bubo)水平啦,即便在今天也算是中型猛禽。
鸟龙鸟的系统分类位置
为什么说鸟龙鸟是猛禽呢?因为最新发现的达尔文鸟龙鸟的跖骨显示出了强劲抓握能力的特征,类似的骨骼结构在今天的猛禽骨骼中也有体现。龙鸟龙的脚趾应该是粗壮的,上面还有弯曲锋利的爪子,可以当做攻击抓握的武器使用。由于发现的化石非常有限,我们对于鸟龙鸟身体的其他部分和结构还一无所知,但作为一种大型的反鸟类,鸟龙鸟的嘴中肯定长有小而锋利的牙齿,翅膀上还保留着指爪,这都不同于今天的鸟类。至于鸟龙龙身上是否还存在着其他类似于今天猛禽的结构,就不得而知了。
鸟龙鸟的骨骼线图
争夺猎物的鸟龙鸟
尽管化石有限,但是却坐实了鸟龙鸟是“中生代第一猛禽”的事实,让鸟类也登上了天空掠食者的位置。凶猛的鸟龙鸟凭借着“鹰爪功”不仅能够捕捉飞行的鸟类、陆地上的小型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甚至还可以猎杀恐龙幼崽。有的艺术家更是大胆想象鸟龙鸟硬刚体型较大的翼龙,并且将这些昔日的天空霸主驱赶的场景。
鸟龙鸟捕食小型恐龙
捕食鸟类的鸟龙鸟
攻击小型翼龙的鸟龙鸟
鸟龙鸟是中生代这场大戏最后登台的演员之一,其生存于距今6800万至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而发现其化石的地狱溪组地层,经常看我科普文的小伙伴们也一定不会陌生,霸王龙、三角龙、甲龙、肿头龙等明显也纷纷登场,将恐龙演化推向最后的高潮。尽管在体型上无法与恐龙相比,但是鸟龙鸟在当时的生态系统中依然占有一席之地,也代表了反鸟类在中生代多样化的辐射。
当来自外太空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鸟龙鸟于它所在反鸟家族最终化为尘埃,今鸟类则站在它们的遗骨之上开始了鸟类演化的全新篇章。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